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好乡村振兴“引路人”

发布时间: 2023-02-08 09:26:21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潘婷 通讯员 吴乐

2月5日早上,天气寒冷,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党委书记徐峰穿了件外衣,出门围着镇政府附近村子走了一圈,心里开始盘算起一天的工作。

“双拥村村民艾海提·肉孜家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熟了,得让村‘两委’帮他们多找找销路。”“依迪克村的改厕任务完成了,今天要去验收一下。”……徐峰说话不紧不慢,却铿锵有力,做事情也雷厉风行。

建强基层党组织

2020年8月徐峰担任伊西哈拉镇党委书记以来,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抓手,团结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2021年7月,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徐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抓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加强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强化、素质提升等工作。对怎样加强班子建设、组织文体活动、开展新农村建设等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谋划、集体会商、“捆绑式”推进工作等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子、学语言”活动,采取“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等措施,邀请镇党委班子成员、村干部谈工作方法,以知识讲座、情景模拟、小组对话、以考促学等方式,不断增强村干部学习的生动性和实效性,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22年以来,徐峰通过争取上级项目、财政补助、部门帮助、援疆单位援助、乡村自筹、本村致富能人捐助“六个渠道”,筹集村民小组活动阵地建设资金,完成了全镇所有村的活动阵地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各村的办公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实现了村级阵地‘门常开’、坐班人员‘有事干’、群众有事‘随时办’的目标,对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徐峰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徐峰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积极争取援疆项目资金,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设计,在保持原有民俗文化元素基础上,对全镇民居墙面、庭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动员农户开展庭院环境卫生整治,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美化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无花果风情小镇”。其中,库木艾日克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成了游客打卡地。

“目前全镇已有农家乐56家,建成 17个果蔬采摘园,带动1000余名村民就业。”徐峰说。

面对整体搬迁村依迪克村无产业、无资源、无技术的“三无”问题,如何让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徐峰思考的一道难题。他带领干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后,引导村民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做大特色馕产业、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他积极争取浙江省敦和基金会50万元慈善扶贫项目资金,新建有机黑木耳大棚20座。为推动馕产业发展,徐峰在硝尔巴格村打造“大馕小巷”示范点,引导20个打馕户入驻,设置电商服务点,推动特色馕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使硝尔巴格村成为“致富小巷”。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峰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21年,夏玛勒巴格村一位村民给徐峰打电话反映,当地镇区只有一条主干道,这两年附近煤炭厂的重型车辆增多,沙尘多、噪音大,村民苦不堪言。没过几天,徐峰就带着相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到村里现场办公,当场拍板另修一条公路。一周后,开始施工,一条绕过镇区的新公路不到半年就修通了。

穿着朴素、连戴草帽都嫌麻烦,与其说是下乡调研,徐峰的出行更像是去村里走亲戚。在田间地头待久了,他的鞋磨破了一双又一双,走到哪里都是熟人、有聊不完的心里话。“群众找我,肯定是有急事难事。”徐峰的手机号是公开的,他说,干部要当“婆婆嘴”,大事管、小事管,当好总管。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