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脱贫攻坚答卷】致力乡村振兴 共建画里乡村

——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马家庄子村脱贫攻坚回访

发布时间: 2021-02-27 13:52:29 来源:天山网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马家庄子村的“乌鲁木齐第一榆”文化广场,村民经常来这里唱歌、跳舞。(资料图片)

在马家庄子村的紫罗兰中央厨房,成为工人的村民正在车间生产。(资料图片)

脱贫数据

马家庄子村建档立卡户为62户

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2020年

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13787元增长到了近两万元

2020年

通过就业扶持90人

其中

公益性岗位29人,企业就业22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4人、非在编6人,从事养殖业18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11人

马家庄子村绿化越来越好,村民尼合买提 · 沙买提带着孙女查看自己种的树木。(资料图片)

马家庄子村村委会(受访者供图)

多年前马家庄子村的道路(受访者供图)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唐红梅报道)随着乌鲁木齐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的马家庄子村发生了一场深刻变革,村民们也重新认识了脚下这片土地,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唱响了“新牧歌”。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从乌鲁木齐市西山路一直向西,经过一段灰褐色的山体,远远可见狭长的榆树林,黄墙红顶的小村庄若隐若现,顺着宽敞的柏油马路走进村子,不时可见拔地而起的在建项目……这里就是距市区18公里的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的马家庄子村。

马家庄子村以前可没有这样美丽如画的景象。那时,这里只是一个牧民定居点,土坯房低矮、道路不平、交通不便。马家庄子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

沿着马家庄子村里的主干道一路走去,文化广场传出阵阵欢笑声。

这个去年6月刚刚竣工的文化广场,名为“乌鲁木齐第一榆”,广场围绕村里最古老的一棵老榆树而建。这棵老榆树有数百年的历史,裂开的道道深纹记载着它的沧桑,也见证着马家庄子村的变迁。

“我们有空都会来树下坐坐。”64岁的退休村支书吐尔逊 · 托汗说,1984年,他刚担任村支书时,村里仅有60户村民,从地理位置上看,村子就在乌鲁木齐边上,进城区只能靠步行十几公里或赶驴车,到八钢或104团才能坐上班车。“拥有一个文化广场是那时想都不敢想的事。”

近年来,在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部署下,村里来了乌鲁木齐市林业和草原局(园林管理局)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工作队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号召村民植树、种草和栽花。如今一到夏天,村里绿树成荫,房前屋后花木丛生。

工作队和乌鲁木齐县政府还帮村里通了公交车,建幼儿园、合作社、赛马场,还盖起了安居房……

“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没有工作队办实事,我们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村民哈依拉提 · 哈山说,近几年,村里又安了路灯,通了天然气,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孩子们上学有了免费校车,村民也有了家庭医生,小病不出村……生活品质一年比一年高。

播下致富“种子” 激发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党和政府播种了致富的“种子”,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也是村民们“一个汗珠摔八瓣”干出来的,是奋斗者“不服输、不认命”拼出来的。

不远处的一家农家乐,村民阿达力江 · 卡依马尔旦和妻子手工制作的糕点刚刚端出烤箱,冒着热气。

51岁的阿达力江 · 卡依马尔旦多年前离开村子外出打拼,因为能吃苦,学会了烹饪,开过快餐店。他看到马家庄子村越来越有奔头,2016年回到村里,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开了农家乐,还打馕和制作糕点,生意好时,一年能挣10万元。

“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前提下,我们首先抓的是扶志、扶智,调动村民积极性,挖掘他们的优势,因势利导,撬动更多向上力量。”马家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叶尔不拉提 · 阿吾汗拜说,村委会针对不同居民的家庭状况和特长,帮助村民就业和创业。

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个细活,需要有绣花的功夫,还要有对路的方法。无论是经开区(头屯河区)的相关部门,还是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长期走进村民的家里,深入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和实际需求,再结合实际,从手把手领着村民干,到放手让村民干,干出属于他们的一片新天地。

53岁的阿力别克 · 阿布力哈米提的合作社养了数百只羊和近百头牛马,几年前的他不会想到,村委会力推自己和5名村民组建的合作社,不仅让他们的收入翻了好几倍,还解决村民就业,自己成了致富带头人。

如今的马家庄子村每家每户都有一人或多人实现了就业或创业。202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

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拓展更多增收渠道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产业扶贫是覆盖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可持续性最强的扶贫举措,可激活群众更大的创造力,形成长效。

在马家庄子村的村头,每天都有数万个馒头、花卷等主食从紫罗兰中央厨房下线,再销售到市中心的超市和市场,这些就出自于已成为产业工人的村民之手。

村里有了企业,带动能力强了,村民从牧民到工人,眼界也开阔了。“在家门口工作,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只要好好干,以后还可以成为管理层,不比出去打工差。”34岁的卡力玛 · 托辽吾哈孜说。

紫罗兰中央厨房项目落户马家庄子村。从去年4月底破土动工到6月底投入生产,村民亲眼看到了发展的速度,更看到了自己幸福的明天。

近两年来,经开区(头屯河区)将马家庄子村纳入到产业发展规划当中,引进知名企业落户,还将打造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去年,两河片区有32个基础设施、工业投资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其中多个大项目都在马家庄子村及其周边。

在经开区(头屯河区)的规划中,马家庄子村的老榆树不只是乘凉和锻炼的广场,更是文旅产业的一大载体。

今年,榆树沟生态修复及文旅项目还将继续建设,以老榆树为中心,包括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整个项目2019年正式启动,计划三年完成,将成为首府市民休闲旅游的新去处。

村民尼合买提 · 沙买提依靠榆树林,成了一名护林员,负责周边方圆10公里范围内树木的看护,他的妻子发展庭院经济,养殖了政府提供的油鸡,闲暇时还在家制作手工艺品,等到旅游季节,这些都可以拿出来销售。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经开区(头屯河区)将继续聚焦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把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走出一条产业多元化、产品优质化的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王金卿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