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三次搬迁

发布时间: 2021-11-06 11:01:44 来源:阿克苏日报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与报社相遇时的情形。

那是一栋因为年代久远而显得有些破旧的楼房,墙面上绿色的油漆仿佛是20世纪90年代的标签,与记忆里的幼儿园、小学校园、医院、办公大楼都有些重合,光线不那么通透,空间也不那么宽敞,进进出出的人总有几分匆忙,举手投足间透着几分利落。

那时我并不知晓,因为走进这栋楼,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外面的世界对我的吸引力逐渐减少,与此同时,我对新疆、对阿克苏、对报社的归属感却与日俱增。

身为记者的我,至今最深刻的记忆是“八一”走边防的经历,半个月时间里,我和同事与边防官兵同吃同住,写就十余篇专题报道,图文并茂展示了新时代边防官兵的风采以及他们驻守边防的苦与乐;最撼动心灵的采访是一系列社会救助类稿件,坚强妈妈米小芳既要照顾偏瘫老公又要照顾植物人女儿、在福利院长大刚走上社会就患了尿毒症的青年李伟伟等,每一篇报道刊发后都会有热心读者将一笔笔善款送到报社请我代为转交,街道、社区等也给予大力帮扶,使他们一次次走出困境;最心酸的是对烈士家属的采访,看到他们平静外表下流露出的刻骨悲伤,尤其是一位妻子拿起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丈夫肖像时,背过身的我顷刻便湿了眼眶……

一篇篇沾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这栋小楼里诞生,影响着一座城、一个地区和千千万万的阿克苏人。

寒来暑往,报社迎来第一次搬迁,从南昌东路搬到相距不远处的新华东路。

楼,更高了;光线,更亮了;空间,更宽敞了;来来往往的人,更忙碌了。我的工作岗位也发生了改变,从记者转到编辑岗位。

新华东路的报社位于中心商圈,一侧是地下街,一侧是步行街、商场,种种繁华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记者们总是来去匆匆,以单位为中心奔赴地区各县(市)采访新闻事件,又回到闹市区伏案桌前笔耕不辍。编辑们则是忠诚的守候者,从日上三竿到月上柳梢,逐字逐句逐段逐篇推敲稿件,待走出办公大楼,已是万籁俱寂,所有的喧闹仿佛只是一场梦。

在地委、行署的关怀下,报社迎来第二次搬迁。

新的办公大楼位于文化路,楼更新、更高、更亮堂,映照得新闻人的梦想也更接近现实。

在这座楼里,《阿克苏日报》迎来了60岁生日,几代新闻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叙这些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写就的锦绣华章、记录的种种辉煌。时间,在变成铅字的一瞬间凝固,又在一次次翻阅间流转,唯有新闻人孜孜不倦地追随,推动它留驻、流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不会缺少新闻人的身影。他们奔波于阿克苏大地的各个角落,见证并记录着城市的变化、乡村的变化,用笔尖写满幸福,用镜头留下笑脸;他们挑灯夜战,编排一篇篇描述成就的报道,让文字的力量透过纸面融入百姓生活中、留于百姓心田间,汇聚成一股股磅礴的正能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多浪河畔,多浪明珠广播电视塔傲然耸立,不远处,一栋新楼拔地而起。那里,是报社第三次搬迁的目的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闻人,将继续以笔为桨、乘风破浪,见证并记录阿克苏的辉煌与荣耀!

责任编辑:汪江 黄镜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