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临时救助全方位为困难群众“托底”

发布时间: 2022-09-10 13:31:2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深解析】

8月12日,博乐市青达拉街道书香社区干部为困难群体发放蔬菜包。买地娜衣·努力摄

8月18日,奇台县民政干部为困难群众发放民政临时救助金。董雪艳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琳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适时实行价格临时补贴、低保渐退、单人户保、简化临时救助程序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保障好我区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好政策怎样“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怎样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记者进行了调查。

救助更有力度

“阿姨,这是给您发的钱。还有什么困难,及时跟我们说。”8月14日,伊宁市萨依布依街道阿合买提江路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敲开了老人哈力旦木·那买提的家门,为她送去了500元临时救助金。哈力旦木感激地说:“党和政府一直挂念着我,我这心里头热乎乎的。”

及时送达的临时救助金同样让小莎感到温暖。小莎是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住在伊宁市先进街1巷73号祥和小区。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每天为她送菜送饭,还叮嘱她做好安全防护。

“特殊群体平时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疫情面前,他们更需要贴心的帮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政局二级调研员冯建波说,本次疫情发生以来,伊犁州各级民政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持续做好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的照料护理和生活保障,加密对居家独居的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高龄和失能老年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难群众的走访,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现“一老一小”救助帮扶全覆盖。8月,全州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补助资金5621.7万元,对低保、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3719.6万元,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兜住兜牢各类困难群众民生底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突发的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自治区民政厅会同财政厅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力度,在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的基础上,按照每人不低于300元的标准,为全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8月26日,我区96个县(市、区)全部完成低保、特困对象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今年,民政厅等7部门联合出台政策,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将城乡价格临时补贴最低标准由原来的12元、8元统一提高至20元,实现城乡统筹。今年6月,哈密市、塔城地区启动价格联动机制,共发放价格临时补贴60.4万元,惠及3万余人。

识别更有精度

近日,家住库尔勒市新城南路棉纺厂百合花园1号小区的肖先生心情大好,女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昏迷半年多的妻子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有了意识,救助政策还主动送上家门。

“疫情期间,民政部门主动找到了我,不仅送来米面油,还为考上大学的女儿送来临时救助金,妻子的‘单人保’也在办理中,真是暖心啊!”说到这里,这个坚强的汉子眼里泛起泪光。

“现在的救助模式,不仅有自下而上主动的申报,还有自上而下的监测预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了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的监测预警、比对核实机制,让“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通过常态化监测,将线上比对出的风险信息及时推送基层核对帮扶,使得救助工作越来越精准高效。

8月24日,伊吾县苇子峡乡民政干部吐尔逊江·阿不都尼亚孜了解到,辖区居民古丽苏马依·艾依沙和艾尼瓦尔·沙依木因突发疾病导致各自家庭临时陷入困难。他第一时间联系伊吾县民政局,建议实施“容缺救助”。伊吾县民政局当天便紧急召开联席会议,采取“先行救助,后补办手续”的方式实施紧急救助,为二人各发放临时救助金5000元。“没想到临时救助金办得这么快,更没想到给得这么多!”古丽苏马依激动地说。

哈密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陈万洲介绍,“一事一议”“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等非常规措施,按下了政务服务的快进键。8月1日以来,全市临时救助了1352户,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96万元。其中,伊州区各乡镇启用临时备用金1.89万元,用于24户重病、重残、低保等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进低保、特困等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至乡镇(街道),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2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委托乡镇(街道)审批,优先从临时救助备用金中支出,切实发挥了“救急难”作用。

帮扶更有温度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求助电话,没想到能和当地人一样获得帮助,在新疆真好!”外来务工人员李某说。8月24日,李某等22名外来务工人员住在哈密市伊州区一家小宾馆内,受疫情影响断了经济收入,基本生活困难。向当地民政部门求助后,经过核实确认,工作人员按照“特事特办,简化流程,先行救助”的方式为他们送去了生活物资。

疫情发生以来,我区降低了非新疆户籍外来人员救助门槛,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明确了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因疫情灾情导致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外来人员,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把因医、因学、因创业失败或疫情等原因长期无法就业,造成生活困难的未就业大学生等,也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全区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救助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政策温度、救助速度。8月10日以来,乌鲁木齐市为32196户(次)困难家庭发放价值96.6万元的蔬菜包。奇台县整合民政、教育、红十字会、妇联、残联等部门救助资源,为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08.08万元。巴州通过民政临时救助、孤儿助学金、援疆助学金、金秋助学、雨露计划、爱心企业资助等救助项目,给予困难学生2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救助金。

自治区民政厅社会救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自治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服务我区疫情防控大局。

责任编辑:艾孜孜 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