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聚焦“双碳”目标 共谋绿色发展

——新疆政协委员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 2022-06-27 12:21:5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民主视线】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云梅

新能源包括什么?

太阳能、风能、水能……

新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是国家确定的“三基地一通道”;太阳能和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已集中建成1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8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

摸清现状,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寻找答案。6月14日,在自治区政协“推进新疆煤电风光水储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月度协商座谈会上,参会的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坐在一起对话交流,共同为推动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推动能源结构革命性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煤炭、油气、清洁能源基地和运输通道之一,新疆该如何坚持以煤为主的基本区情,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切实促进能源结构有效转型、能源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实现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

在走访调研准东、哈密、库尔勒、甘泉堡等工业园区过程中,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大学校长姚强深深感受到各地对发展清洁能源的投资热情,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疆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但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低,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姚强建议,立足新疆以煤为主的基本区情,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逐步降低煤炭能源消费。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永胜对此也有相同的看法。“随着‘双碳’目标稳步推进,能源电力系统将从高碳向低碳、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转变,也将面临高比例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电力供应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一系列挑战。”谢永胜说。

“发展清洁低碳煤电,是有效应对高比例新能源发展挑战的重要方向。”谢永胜建议,加快推动清洁低碳煤电基地建设,以清洁低碳煤电为支撑,加快疆电外送通道建设,尽快开展疆电外送第四条、第五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研究论证,打造哈密、准北、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等大型新能源基地。

加快新型储能电站建设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基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数据显示,到2022年1月,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10903万千瓦,位居西北第一。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718万千瓦,占新疆电网装机总量的34%。

“新疆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责任,需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建军说。

储能作为重要的调节资源,对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和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具有重要作用。“但现行储能政策不完善,应用场景边界不清,且储能商业模式单一,收益无法保障。”高建军建议,完善储能多应用场景价格补偿政策,以市场为驱动推动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储能建设,同时,在新疆建设共享储能先行示范区,探索共享建设、共享租赁、共享功能的商业模式,在区域范围内以电网为媒介,统一协调管理储能资源,使储能系统使用效率最大化,提升消纳水平。

自治区政协常委、民建新疆区委会副主委马华东认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性电源建设是推动新疆“双碳”工作的重要举措。他建议,充分利用新疆区域优势,围绕清洁能源大基地的建设目标,以抽水蓄能电站为基础打造“水、风、光、储”等一体化示范引领项目,打好“绿色能源牌”,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优势。

健全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节能减排降碳的关键是科技创新。

姚强认为,目前我区节能减排降碳科技创新投入不够,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同时,现有创新平台数量偏少,直接用于开展节能减排降碳基础研究和成果产业化的科研平台更是凤毛麟角。

他建议,在新疆科技创新引导基金下设立节能减排降碳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构建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双碳”科技投融资体系。“同时,还应建立自治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培养引进一批自治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区域战略科学家和团队。”姚强说,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联合设立“双碳”专业,培养“双碳”人才。

马华东也将目光聚焦于此,他建议,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打造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开展储能产业化示范、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引导提升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建设和完善。

民进新疆区委会建议,以电力公司、高校等电网运营单位和科研单位为依托,联合区内新能源开发企业和储能企业,针对新型储能技术、储能规划与运行、储能应用市场化机制、储能性能测评等开展研究工作,推动新疆新能源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孙宇 热汗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