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杨爱凤母女:一剪一合见传承

发布时间: 2022-06-26 13:01:1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我们先把纸这样折三折,折好后就可以剪成各种各样的团花。”在库尔勒市文化馆近日举办的一期剪纸培训班上,杨爱凤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一张张红纸在学员们手中轻盈地翻转着,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梅花、牡丹、莲花、雪花便诞生了。

杨爱凤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与传统剪纸单纯地剪不同,杨爱凤将“剪”和“刻”结合起来。拿起剪刀和刻刀,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为什么这么拼?杨爱凤说:“我对剪纸喜欢到痴迷,创作中一有新点子冒出来,就想马上剪出来。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是一种享受,也不觉得累。”

剪纸易学难精。看似简单的一剪一合,每一下都在考验着剪纸人的功底。为能剪出活灵活现的作品,杨爱凤不仅虚心向各地擅长剪纸的老艺人讨教,还先后参加了自治区妇联、新疆大学、上海大学等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不断吸收精进,加上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她的剪纸技艺日臻成熟,创作出一幅幅细节丰满又能折射时代变迁的剪纸作品。

在杨爱凤的熏陶下,女儿何银平从小就学剪纸。母亲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不断琢磨,何银平的剪纸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当讲解员的她,还将爱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带观众参观完后,我会在活动室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剪纸技巧,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传统技艺。”36岁的何银平说。

令母女俩最为难忘的作品,是耗时两年多才完成的系列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作品共14幅,每幅长95厘米、宽41厘米,里面人物栩栩如生,牛、马、驴、骡、骆驼等牲畜神态各异,房屋城楼各有特色,场景和人物仿佛打破时空界限,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2015年,杨爱凤被库尔勒市文化馆聘为剪纸教师。迄今为止她共开展了21期剪纸培训,学员达2000余人次。此外,杨爱凤母女还经常去街道社区、儿童福利院、农民夜校等传授技艺,并担任库尔勒市几所中小学校的课外剪纸老师,携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剪纸爱好者。

新时代、新生活、新感受。杨爱凤母女在传承剪纸文化的基础上,还将剪纸元素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内容相融合,用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赋予时代内涵。目前,她们正在携手创作《大美新疆版二十四节气》剪纸作品。“这组作品以桑皮纸为原料,以天山天池、新疆国际大巴扎等地景色为主要内容,中间点缀一些花朵。当桑皮纸遇上剪纸,希望两种非遗文化碰撞出新火花。”何银平说,下一步,她们计划做彩色剪纸,并将剪纸和文创相结合,让古老的非遗技艺“潮”起来,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责任编辑:孙宇 热汗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