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那音塔:巴音布鲁克草原上走来的“那老师”

发布时间: 2022-06-26 12:57:20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他们在新疆与历史对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

6月14日10点刚过,库尔勒市区气温已超过30摄氏度,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干部那音塔在办公室里,一动就是一身汗,大家都盼着下场雨带来清凉,他却说,“我最怕下雨!”他怕的不是下雨,而是担心巴州的文物遗址。这些文物遗址大部分是土遗址,最怕雨水冲刷、浸泡,尤其是怕被突发的山洪冲毁。

那音塔从事文物保护、执法工作已有十多年,今年被评为“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巴州的野外文物看护员都叫他“那老师”。“那老师”真是老师——他当过多年教师,不过那些野外文物看护员尊称他为“那老师”,是因为他每年都对他们进行文物保护知识的各种培训,带他们走进历史世界。

1998年,那音塔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他来到巴音布鲁克草原当老师,很快被提拔为学校副校长。然而,工作10年后,因教育机构调整,他被调到和静县文化局,并迎来了人生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机遇。

2010年,他通过选拔,被委派到北京大学研修,系统学习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知识。当时,他正处在事业最艰难的爬坡阶段:大学所学的专业和文物、考古几乎没有关系;调入新单位后,他参加了文物普查等工作,跋涉在高山、大漠,踏遍文物保护点,喜欢上文物保护这行,却苦于没有迅速提升业务知识的渠道。

北京大学是第一个成立考古学系的中国高校,是我国考古学的“殿堂”、中国考古学家的“摇篮”。两年专业知识的学习,让那音塔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最让他激动的是,只要讲到新疆文物,那些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们眼中总是闪着光,他们满脸神往地念着“楼兰古城”“小河墓地”等名字,“这些都是出自巴州的文物,我太骄傲了,但也很惭愧,这些世界级的宝地就在我身边,有些我还没去过。”

研修毕业后,那音塔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巴州文物局,很快就投入巴州博物馆的文物征集、复制、翻译等工作,独立完成“卫拉特法典”的文字校对、做旧、复制入馆等工作。进深山走大漠,他走遍了当地的所有文物保护单位,“每到一处,我都被深深震撼。每一个文物点、每一件文物都是珍宝,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保护好。”为征集文物,他深入边远农牧民家中,淳朴的农牧民一听是国家征集文物,马上就把自家的文物捐献出来。

称那音塔为“那老师”的这些野外文物看护员,都由当地的农牧民“兼职”,他们每周去各自负责的文物点巡护两次。从2018年起,那音塔每年都对他们进行培训,已先后赴巴州八县一市举办了36期文物保护和执法工作集中培训班,实现了区域、行业、人员的全覆盖。“不懂的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发微信,不要不好意思。”那音塔常对野外文物看护员们说。

那音塔还先后参加多个考古调查、挖掘与文物普法等工作,参与和静县莫呼查汗水库施工区的古墓葬抢救性挖掘、且末县考古发掘,独立完成7座墓葬的发掘、清理、绘图及文字资料的整理等工作;完成和静县田野考古调查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录入等。此外,还指导、协助各县市执法队办结各类行政执法案件等。

“巴州目前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65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是新疆拥有全国及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地州市之一,专兼职文物工作人员59名,那音塔是其中的佼佼者。”巴州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单华兵说。

巴州不可移动野外文物点多、面广、线长,保护难度极大,那音塔每年都要在高山戈壁大漠中奔波2万多公里,开展培训、巡护文物点等工作。“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最大的动力,就是保护好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那音塔说。

责任编辑:孙宇 热汗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