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网络中国节·端午| 青青粽叶香

发布时间: 2022-06-04 13:08:3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柳金虎

距端午节还有好几天,乌鲁木齐城北的早市上,就有新鲜粽叶售卖了。摊主是一位朴实的中年妇女,见我问价,便热情地说:“看,这是五家渠的粽叶,宽展又新鲜。”她的话,一下子将我的思绪牵引到多年前一个粽叶飘香的季节。

那年,我在兵团第六师的一个农场参加生产劳动,在日复一日翻地、育苗、插秧的忙累中,迎来了端午节。这天,农场破例给我们放了一天假。农场技术员黄叔邀请我和四川籍新兵小张去他家包粽子吃。

黄叔当年已逾半百,膝下两个儿女均在外地上大学,家里只有他和黄婶两个人生活。我们来到他家时,黄婶已泡好了满满一盆白糯米,红枣、葡萄干、核桃仁等配料也已洗净晾干,这时候,还缺了一种最重要的材料——粽叶。

“走,我们割粽叶去。”黄叔带上镰刀,领着我和小张一路来到村西的小河边。河边丛生着茂密的芦苇,阳光下,时而可见鱼儿在水面跳跃。

黄叔说:“这片野生芦苇的叶子是包粽子最好的材料。”他的话令我惊诧——包粽子最好的材料,应该是我的故乡胶东一带的槲树叶,它们片若手掌,质地坚韧,清香馥郁,我一度以为,全天下人家包粽子,大抵都离不了这种槲树叶。

采集苇叶时,黄叔一边示范一边对我们说:“先瞅准合适的叶子,再用镰刀贴根部轻轻切下来,这样不影响芦苇继续生长。”

回去后,黄婶用清水将苇叶濯洗干净,在沸水里煮了几分钟,看起来干净有韧性,这时候,就可以动手包粽子了。

包粽子是一个巧手活儿,只见黄婶于掌心铺展开两三片苇叶,放上一把已泡好的糯米及配料,用苇叶仔细包裹严实,最后再用细线一圈圈缠紧,一只粽子便包好了。

该煮粽子了。黄叔将煤炉燃旺,锅内清凉的井水没过粽子,再撒入适量食盐后加盖蒸煮。不一会儿,一股苇叶和糯米混合的甜香味升腾,随着蒸煮时间渐长,粽香味越发浓郁……

那天,我不记得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只香喷喷的粽子,但有两个“第一次”刻进了我的脑海:我参军到新疆第一次过端午节,第一次尝试用芦苇叶包粽子。那新鲜润泽的质地,馥郁的青草馨香,让紧致细滑的糯米有了更为独特的口感——那是人间烟火的滋味,更是我的边疆端午情结。

那年底,我从兵团第六师这个农场,调到乌鲁木齐驻军某部工作。成家后,我妻子离开富庶的胶东半岛,随我定居乌鲁木齐。此后,每年端午节,买苇叶包粽子的习惯在我家延续了下来,端午节成为我们最珍视的节日之一。

身居都市,我远离了风声飒飒的芦苇荡,不能于端午节这天亲手采撷新鲜的粽叶,好在市场上有售,一把把新鲜的芦苇叶,似乎带着清新的露痕。回家后,我浸泡糯米,备齐配料。在接下来安闲沉静的时光里,任诗一般的情绪恣意生长。

今年的端午节,我在距离故乡万里之遥的边城,写下几行关于端午的文字:

青青粽叶香,岁岁复端阳。

但驻心头暖,何愁向远方。

责任编辑:夏莉 艾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