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旧貌新颜话蝶变

发布时间: 2021-06-18 10:00:4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市多浪河景区一角。(资料图)

如今的阿克苏大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林立的高楼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平房,宽阔笔直的柏油路抹平了昔日的泥泞与曲折,阿克苏绿色渲染的生态环境与水相依,林与水的交融勾勒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座座绿色、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在悄然崛起。

魄力  从一隅之地到搭建现代城市骨架

1883年,修建阿克苏城之初,城区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1949年,阿克苏城的建筑只有三处砖房,其余都是土坯房和笆子房,城区商户有两家馕房、几家烤包子铺和地摊,仅军营和机关占地,超过城区的三分之二,城市规模极度不凸显。

上世纪80年代,库车市(当时为库车县)基本形成新城区、老城区、东城区三足鼎立局面。但城区与城区之间相隔1.3公里的空地数年未能连接起来,城市骨架松散。

秉承着“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的宗旨,地区完成《阿克苏市——温宿县同城规划(2018-2035年)》修编方案,阿克苏市按照“东进、西扩、北连温宿”的城市建设思路,拉开了城市建设框架。

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阿克苏市的整体框架迅速拉开,城区周边面积迅速拓展,“阿温同城”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近年来,地区深入贯彻落实“76331”战略,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城市建设理念,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规划建设,同时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规划理念和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旅游城市等功能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

漫步阿克苏市上海路,车辆川流不息,路旁高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城市路系、绿系、水系、亮系工程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如今的阿克苏市正加速拓展城市新区的脚步,没有一刻停滞。

在地区各县(市)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一座座塔吊直指云霄,就像一支支如椽巨笔,浓墨重彩地描绘着各县(市)最新城市建设的美丽图画,酣畅淋漓地记录着阿克苏快速前进的铿锵步伐。

毅力  从基础缺失到市政设施完善

和城市骨架搭建一样,市政建设也是地区城市建设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

今年89岁的阿克苏市民万宁,颤颤巍巍地翻开笔记本。1951年的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阿克苏市城区:“南北土路一条街,一支香烟走到头,灰色小楼两三座,没有路灯水不通。”

比起阿克苏市建筑物的“寒酸”,新和县居民在基本用水用电上,则更显“窘迫”。

“饮用涝坝水、渠水,天一黑,就点上碗灯、马灯、煤油灯。到1959年,当时的新和县榨油厂购进第一台苏联发电机,才让新和县有了电。”原新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克美说:“新和县的老干部都知道,1985年之前县机关、工厂、学校都是使用铁炉子、火墙、火炕取暖。”

200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建设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全地区各县(市)均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7万吨,有了317辆公交车和2000余辆出租车穿行城市间。当年,全地区还拥有8000余盏各式路灯,大部分县(市)城镇主干道路实现了夜间照明。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让市民感受到了触手可及的变化。

1967年,库车县跃进电站建成,开始供城镇照明使用。

1980年,乌什县安装第一台锅炉,开始供暖。

1983年,拜城县液化气供应站开启供气时代。

一份份沉甸甸的市政建设清单,书写着半个世纪以来各个县城的建设足迹。

“什么是翻天覆地?水、电、气、暖走进千家万户就是翻天覆地。 如今,咱们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就连观赏鱼也能养活了。”地区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长麦合木提·木塔力甫说。

张力  从泥土路到城市路网密织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的经脉。

1930年,柯坪县建县之初,全县仅有一条400米长的石子路。1995年,总长9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设完毕,柯坪县居民才第一次有了居住在县城的感觉,道路不畅,可见一斑。

“柯坪县几十年没有修路,导致商业不发展,钉驴铁掌就是全县唯一的工业项目,打馕烤包子,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今年91岁的柯坪县利民小区居民热合曼·依布拉依木幽默地说。

2020年底,铺通27.3公里的柏油路,柯坪县城的大街小巷“毛细血管”彻底得以打通。柯坪县“一个大馕滚到头,全县三个红绿灯”的笑谈渐渐远去。

从地委、行署出发,沿着复兴大道、阿温大道前行,驱车只需15分钟,就能直达温宿县政府。放眼望去,大路平坦宽阔,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婆娑、景观如画。

在阿温大道两侧,森林公园、住宅小区、龙泉公园、阿克苏市第十七中学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地,一个集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公共服务和住宅开发于一体的城市新区正拔地而起。

近年来,城市“断头路”基本打通,双向六车道、八车道层出不穷,一系列城市道路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纵横交错的路网,使得地区各个县(市)发展的触角不断延伸。截至2020年,全地区城区硬化道路总长已达363公里。

47岁的阿克苏市居民艾合买提·吐尔逊至今还记得,小时候随父母去乌什县看望奶奶,得辗转几趟班车,颠簸半天。逢年过节,遇上天气不好时就更加辛苦。现如今,他开着小轿车个把小时就能回到奶奶家。

道路建设仅是阿克苏城市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无不回响着一代人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魅力    

从荒漠戈壁之城

到宜居宜业新城

拥有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几十年间,为守护这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应人们对生态城市的品质追求,地区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下最大决心坚持建设宜居宜业的园林城市。

朝阳初升,在乌什县燕泉山公园,可以看见蹦蹦跳跳的儿童在嬉戏;华灯初上,步伐矫健的老人们在新和县西域都护广场跳着广场舞。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欢乐,彰显出活力,憧憬着幸福……

时钟回拨,1963年,地区各县城遍地黄土裸露,走几公里寻觅不到一片绿荫。为此地区各县、各乡(镇)当年成立绿化委员会,动员各族群众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改善生态环境。

1978年,阿克苏市民奔走相告,传播着这样一条喜讯——“阿克苏市建成了第一座公园”,一座公园在大家心中,如同稀世珍宝。

如今,公园在各县(市)早已遍地开花,阿克苏市被评为自治区园林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从最早种植的一排排钻天杨、刺槐树,到现在种植的樱花、山桃花、多头月季等内地珍贵品种,城市绿化树从数量到品质,与往日比已有云泥之别。

一水绕城过,两岸景色新。

打造大美县(市),水的“颜值”尤其重要。近年来,各县(市)有效改善老城区生态环境和市容市貌,通过打造多浪河、刀郎河、燕泉河、雁鸣湖等一批水系景观带,建设起生态绿城,为市民休闲散步增添了好去处。

“白天看绿系、晚上看亮系”,城市夜景照明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品位和人文精神。走进阿克苏市迎宾公园,处处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缤纷变幻的光影之下,城市的风情立显。

漫步在阿克苏市南昌路水杉一条街,26岁树龄的水杉树群高过楼房,遮挡骄阳;在沙雅县雁鸣湖公园竹排之上站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走进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的花海中,天鹅翱翔、鸟鸣啾啾。

绿树环城廓,清水绕城过。树在城中立,人在林中笑。如织的游人络绎不绝走进园林之城,却早已分不清,是自己身处画中,还是画印在了眼中。

如今,地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772公顷,全地区已拥有45个大中型公园和245个街头游园,地区各地正为实现“1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花园城市目标,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全力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一座座城市崛起,时代自此留下印记,七县两市如镶嵌在绿洲上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城市内涵如美酒历久弥香,如古诗韵味悠长。

记者 张婧

责任编辑:王黎薇 曹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