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关注生物多样性】新疆唯一特有蛇类——吐鲁番花条蛇发现始末

发布时间: 2021-06-17 13:25:56 来源:天山网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宪光和团队在吐鲁番盆地发现了吐鲁番花条蛇。 郭宪光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赵梅

“它和西北比较常见的花条蛇长得很像,但体型比花条蛇长且粗壮,体色更鲜艳,头部形状及其背部斑纹也不太一样。”5月26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宪光告诉记者,这是他和团队成员在吐鲁番市艾丁湖畔发现的吐鲁番花条蛇。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前不久宣布:吐鲁番花条蛇是花条蛇属新种,是新疆唯一特有蛇类,是目前花条蛇科及花条蛇属中唯一由中国学者命名的物种。

马路上“偶遇”新物种

郭宪光和团队在西北地区研究爬行类动物已有13年。“我们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蔡波工程师和新疆大学李俊副教授在吐鲁番采集的花条蛇蛇皮和蛇蜕样品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蛇皮、蛇蜕样品,虽然在亲缘关系上很接近,但其中一个和另外两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却相差很大。”郭宪光说,2017年,他们对西北地区的花条蛇进行调研时,就关注到这个新物种。当时,他们猜测,吐鲁番极有可能存在和花条蛇不同的新物种。为了求证这一猜测,2020年起,他们把调查计划范围锁定在吐鲁番盆地。

2020年9月23日,团队在吐鲁番市艾丁湖附近调查后,驱车回宾馆的途中,无意在马路上发现一条被车辆轧死的蛇。“它的形态和花条蛇很像,但是身体比花条蛇长,个头比花条蛇粗壮,体色也比花条蛇鲜艳,头部、腹部的纵纹行数也和花条蛇明显不一样。”郭宪光说,他们猜测这条被轧死的蛇很有可能就是要找的新物种。把标本带回实验室,经过DNA分子、形态等检测分析后发现,它的形态与花条蛇非常接近,但两者线粒体基因距离却相差10%以上。也就是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物种的标本!”郭宪光说。

移动迅速毒性微弱

为对这一新物种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5月中旬,科研人员再次来到吐鲁番盆地。在吐鲁番麻蜥、吐鲁番沙虎经常出没的区域,他们发现了两条吐鲁番花条蛇。“它们很机警,跑得非常快,几乎是发现的一刹那,就已经逃得不见踪影了。”郭宪光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采集到了一条活体标本。”下一步,科研人员计划通过养殖,进一步了解这一新物种的习性特点。

花条蛇俗称“子弹蛇”,据志书记载,花条蛇平时运动速度约为30秒前进9米。受到惊扰时,其冲刺速度可超过每小时30公里。

由于近缘关系,吐鲁番花条蛇的移行速度也非常快。“我们在野外发现它时,只因被轻微的脚步声惊动,它瞬间就钻进芦苇丛中不见了。”郭宪光说。

吐鲁番花条蛇虽为毒蛇,但因其毒牙为后沟牙,生长在上颌后方,并且毒性微弱,对人类和牲畜不会造成威胁。“它和花条蛇一样,主要捕食麻蜥、沙蜥等,在咬住猎物后,毒牙向猎物注入毒液起到麻醉作用。”郭宪光说。

分化源自600万年前

目前,花条蛇属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有34种,它们是历经第四纪冰期的古老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少数种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中东和亚洲大陆。中国此前仅分布有一种花条蛇,分布在西北地区荒漠、半荒漠区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哈密盆地等地均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近600万年前,由于东天山山脉的快速隆升和气候变化,花条蛇的部分祖先种群被滞留在吐鲁番盆地。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它们不断进化,最终分化成吐鲁番花条蛇。”郭宪光说,由于吐鲁番盆地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科研人员猜测,吐鲁番花条蛇可能会有更多不同于花条蛇的习性特点,“比如它有可能会更耐热、耐旱,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后期进一步研究。”

郭宪光说,花条蛇是探讨地质(如山脉隆升、河流形成)和气候变化(如第四纪冰期)对荒漠物种群体遗传分化与谱系地理格局影响的理想素材,“吐鲁番花条蛇的发现,对研究干旱区生物区系演化以及地质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王黎薇 曹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