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6-30 16:30:2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
81岁的于午铭最近忙着《新疆风光电资源工程可开发量研究技术报告》的总结审定。对他来说,这是“十年磨一剑”的大事:摸清新疆真正可开发风光电资源底数,以数字地图为载体,建立动态风光电资源数据库,为新疆风光电资源开发建设提供长久支撑。
图为金风科技高级顾问于午铭。图片由本人提供
于午铭现任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从事风电行业31年,是国产大型风电机组制造第一人,也是金风科技第一任董事长。
6月28日,于午铭在接受采访时说,相对准确的风电和光伏资源工程可开发量,既是展望两者在“双碳”目标中所能发挥作用程度的必要条件,也是确定行业发展战略前景与地位,决定行业及企业宏观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现实工程技术经济条件下的风光资源可开发量究竟能否满足发展要求?可开发的资源又在什么地方?这两个问题已经尖锐地摆在了全行业面前,需要给出科学合理的回答。
“彻底退休之前,我想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新的技术路线,回答好新疆风光资源‘有多少’和‘在哪里’两个问题,并为全国提供参考案例与方法。”于午铭说。
31年风电生涯回望,于午铭的身上浓缩了新疆风电产业发展的历程。
1991年春天,50岁的于午铭迎来了他人生最大的挑战:临危受命,担任新疆风能公司总经理兼风能研究所副所长,离开他干了近30年的水电,投入几乎是一无所知的风电事业。
当时,新疆风电产业尚处于探索和示范阶段,达坂城风电场并网发电两年,上网电价套用小水电的标准,为0.057元/千瓦时,全场装机2050千瓦,年发电量为500多万千瓦时,全年电费收入仅20多万元,还不够提取折旧费用。
国家在“九五”期间决定推进大型风电机组的国产化研制。新疆风能公司进行了以科研人员入股成立有限公司作为科研项目承担主体的机制创新,1998年至2000年,研制出10台国产化率34%—96%的600千瓦风电机组,项目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秀成果奖,催生了金风科技,并带动了我国风电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于午铭将这件事写进了自传,并称之为“生命中的华彩乐章”。2002年从新疆风能公司退休后,他先后在广东集华风能有限公司、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职,后又回到金风科技。
“作为风电领域的老战士,我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新疆的风、光资源搞清楚,这件事情谋划了很多年。”于午铭说。
“双碳”目标的提出让于午铭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项研究得到了金风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于2021年6月正式启动,目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于午铭介绍,项目采用数字地图等矢量化工具,将全疆已建与在建风电和光伏项目、规划以及经合理判断尚可开发建设的地域,确定范围坐标并准确标注在数字地图上,实现“可核对、可校正、可持续”的动态成果目标,完成了“把风光资源从空中落实到地面”的构想。
“此技术路线及方法目前尚未看到国内外有应用先例。”于午铭说。
“项目完成后将进入成果评价阶段,我希望新疆每一块有风、有光的土地都能得到更加合理、有序的开发,为新疆风电发展提供更多可行性操作方案。”于午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