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产业兴城 文化立县

发布时间: 2021-07-10 10:12:35 来源:阿克苏日报

昔日借国道314线发展“国道经济”助农增收,如今富民产业多点开花,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好。龟兹故地——新和县在地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实现大发展,无论是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都稳步增长。

悠悠渭干河,见证着新和县的沧桑巨变。“十三五”以来,该县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统筹推动稳投资、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实现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

2020年,新和县地方生产总值61亿元,是2015年的1.83倍,年均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5元,是2015年的1.51倍,年均增长8.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054元,是2015年的1.53倍,年均增长8.9%……该县正保持着全速奔跑的“热度”和 “速度”,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蹄疾步稳

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的新和大地,无论身处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是塔吊林立的工地;无论是正在建设的10万吨钢结构项目,还是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郭牌西瓜项目建设现场,都能听到铿锵有力的奋进足音。

新和县,如今已成了投资的热土,一家家棉纺企业的落户,一个个涉农项目的建成,都为新和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走进位于新和县轻工业园区的新疆安恒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在各生产线上,工人都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忙碌着。作为新和县的招商引资企业,该公司自去年试生产以来,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年缴纳利税700万元,吸纳约400人稳定就业。

企业从过去的空白,再到如今比比皆是,直至新和县轻工业园区的建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及良好的招商营商环境,吸引诸多企业落户。

2008年新和县健鹰纺织厂的入驻,正式拉开了该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序幕。如今,38家小微电子产品、纺织服装、玩具、手工艺品等企业入驻新和县,充分利用该县的棉花等产业优势,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2021年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一项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形势较好,总体实现“开门红”。

以民为本

绘幸福新画卷

这是一片幸福的乐土,随着一项项民生项目资金的投入,新和县这个昔日的小城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和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民生项目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安居富民房建设以及改扩建城市道路和新建农村公路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和建成投用,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走进新和县城,处处是忙碌的施工场面。在该县新沙路,记者看到,总投资1.8亿元,集商业街、社区服务中心及住宅于一体的高档商业区正在加紧建设。2个多月后,又一个标志性的商业区将呈现在居民眼前,818户居民将搬进新房。

按照“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理念,新和县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及城区绿化建设,让百姓的居住环境更优美。

居民小区多了,道路通畅了,绿地游园多了…… 新和县城乡的喜人变化,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新和县新和镇居民杨德新感慨道:“这么多年看到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崛起,我心中充满自豪感。生活在这里,我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今后会更加努力奋斗,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力量。”

目前,新和县已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2123户,城区绿化面积达358.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1.7%,人均绿地面积17.13平方米,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兴旺

双手铺就致富路

培育发展富民产业,持续提升村民增收致富动力。新和县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根本举措,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走进依其艾日克镇奥依巴格村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座座智能化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工人正忙着采摘西瓜装车销售。总投资2.48亿元,建设日光温室大棚262座的郭牌西瓜建设项目,不仅促进了新和县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更让村民开了眼界,学到了新的致富技术。

今年45岁的村民张海峰得益于温室大棚西瓜种植,收入越来越高。他说,自产业园建成后,他承包了3座大棚种植西瓜,短短几个月时间,收入近5万元。

“我会好好管理西瓜,力争多增加收入。”张海峰说。

发展设施农业只是新和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着力建设“一园三区”、发展“五大产业”、打响“一个品牌”,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等举措发展养牛、养鸽产业,让各族群众富起来。

排先拜巴扎乡永丰庄村农民巴拉提·卡尤木正是看到了养牛产业的前景,今年才购买了3头西门塔尔牛来养,经过精心喂养,目前他家的牛存栏达到了7头。

“只要好好干,发家致富不是梦。”巴拉提·卡尤木说,养牛让他的日子越过越牛气。

发展产业,重在群众受益。近年来,新和县大力实施“都护牛+” “都护鸽+”工程,狠抓基地建设、品种改良、品牌创建和产业链延伸等工作,引导全县各族群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牛产业、鸽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新和县牛存栏20万头、鸽存栏150万羽、鸡存栏53万只。养殖规模的扩大,拉动了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活畜交易市场的建设运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了村民增收。2020年,新和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054元,是2015年的1.53倍,年均增长8.9%。

文旅融合

奔向诗和远方

历史悠久、底蕴厚重。作为龟兹故地,新和县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挖文化历史内涵,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打响汉唐文化牌,而且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7月5日,走进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唐风古韵迎面而来,景区内游人如织。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的建成,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依其艾日克镇乌尊阔恰村紧邻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自2019年10月该景区建成对外开放后,吸引大量疆内外游客,让当地村民看到了商机,在景区周围发展餐饮、销售旅游产品等。

“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就好做,现在每天纯收入200多元。”村民阿依古丽·依布拉音说,她家的餐饮店开业两年多来,为她增加不少收入。

乌尊阔恰村店铺由景区建成前的8家发展到如今的45家,带动45户村民吃上“旅游饭”,让1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新和县域内有古城、烽火台、屯田遗址、石窟、关隘等文物古迹65处,尤以汉唐军政遗址和佛教遗址居多。为此,新和县除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外,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投入资金先后建成汉西域都护府文化园、唐安西大都护府文化园以及新和县博物馆。

与此同时,新和县大力推进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仅去年,该县就累计接待游客10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5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新和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

乡村振兴

农民生活更好

走进渭干乡亚尔巴什拉木村,只见一栋栋崭新的安居富民房整齐排列,一条条硬化道路平坦宽阔,家家户户门前鲜花盛开,庭院内打扫得干净整洁。

新和县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金仁元告诉记者,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队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开展美化绿化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新和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支点,动员广大农民开展“厕所革命”、改善庭院环境等,并按照“一村一品”原则,开展村居巷道绿化工作,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乡村美丽,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如今,走进新和县各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感慨道:“原来村里杂草丛生,现在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

“看,这是我家开展庭院整治前后的照片。”在玉奇喀特乡阿孜那巴扎村,村民吾守尔·努尔拿着照片说着家里发生的可喜变化。

乡村美起来,农民乐开怀。“十三五”期间,新和县建成14682套安居富民房,新改建农村道路1069.5公里、铺设燃气管线34.6公里、新增天然气入户9720户。

新和县城美景如画。(资料图)

责任编辑:早热古丽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