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魂牵梦绕克孜尔

——追记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研究员霍旭初

发布时间: 2022-10-31 16:52:5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海峰

10月29日,88岁的著名学者霍旭初驾鹤西去,新疆文博界不胜唏嘘。作为全疆最著名的龟兹学研究者,他在龟兹乐舞、龟兹佛教历史及佛学思想研究方面开风气之先河,成就卓著,获得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认可。

一生挚爱

霍旭初和克孜尔石窟的缘分很传奇。

这位1934年出生的学者,曾是1949年参加革命的“红小鬼”。热爱艺术的他后来成为新疆歌舞团的一位优秀编导。

克孜尔石窟位于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7公里明屋塔格山的断崖上,是我国现存开凿最早的大型石窟群。约公元三世纪至公元八九世纪,古代工匠和艺术家在这里开窟造像,创造了这一文化艺术瑰宝。

1979年11月,在凛冽的寒风中,霍旭初第一次来到神往已久的克孜尔石窟。当他走进闻名遐迩的第38窟,看到精美绝伦的“天宫伎乐”,兴奋得难以言表,“太美了!”他后来跟很多同事说起。

这一次,他还有幸遇到中国考古学泰斗——北京大学宿白教授,他正带着研究生在这里实习考察。“听到宿白先生讲授新疆历史与石窟考古的情况,我一下子着了迷。”霍旭初曾对弟子们说。

从此,克孜尔成了霍旭初魂牵梦绕的地方。1992年,已经58岁的霍旭初终于梦想成真,调入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工作。在人们迷惑的目光中,他告别了乌鲁木齐舒适的家,来到了沙漠边缘的克孜尔。

“当时的环境很艰苦,所里只有两间土坯房,青菜靠自己种,还经常断水断电。”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一龙常常听所里的老同志提及往事。但霍旭初却甘之如饴,在他看来,“可以和挚爱的克孜尔石窟朝夕相伴是最幸福的事。”

他主编的《新疆壁画全集·克孜尔石窟(3卷本)》,成为学者们研究龟兹石窟的案头书。随着研究的深入,他的研究视角从石窟壁画艺术进入西域佛教文化这一更广阔的领域,提出“将龟兹佛教放在世界人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大视野中观察思考”,引领克孜尔石窟研究进入崭新境界。

薪火相传

“1997年,我大学毕业,来所里报到,第一次见到霍旭初老师,他平易近人,特别热情,我感到他非常期盼年轻人来加入这项事业中。”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所长苗利辉回忆道。

1998年,霍旭初退休了,但他依然心系克孜尔,依然为克孜尔研究奔忙。他平生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家里有几千册藏书。“当时,我们所在乌鲁木齐没有资料室,霍旭初老师多次对我们说,你们谁要写论文,可以住到我家,我的资料大家共享。1999年,我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所需的资料都来自霍旭初老师的个人藏书。”苗利辉说。

霍旭初的另一位得意弟子是新疆龟兹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赵莉,“199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克孜尔之后,在霍旭初老师的带领下,白天看壁画,晚上读佛经。因为研究克孜尔,一定要懂佛教文化。”

2002年9月,霍旭初带着赵莉赴德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他们在当地的一个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工作了一周,核对了该馆收藏的大部分克孜尔石窟壁画。“当时我就想,一定要尽全力将这些壁画的图像资料复原到母体上。”赵莉回忆。如今,她已实现了这一目标。

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副所长台来提·乌布力也是霍旭初的弟子,他动情地说:“这些年,霍旭初老师一直带领着我们往前走。”

风范长存

2021年被霍旭初称为“大喜之年”。这位87岁的学者终于看到了他期待已久的学术成果。

年初《龟兹石窟题记》出版,接着《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问世。这两项重要成果的出版是龟兹学研究的里程碑,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掌握了这一领域的话语权。

在霍旭初力促下,龟兹石窟题记调查及识读与研究工作历经10年,由新疆克孜尔石窟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联合完成。

专家一致认为,《龟兹石窟题记》的出版,不仅呈现了中国学界在吐火罗语文献研究上的最新成果,也是践行新时代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最好成果之一,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实证。

《克孜尔石窟壁画复原研究》被认为“是中国学者对龟兹石窟壁画最新最全最权威的研究成果”。“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必将对中国石窟艺术文化研究提升到新的层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耄耋之年的霍旭初亲自为这本书作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20年间,我跑了很多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把近500件克孜尔石窟‘壁画’带回家。是霍旭初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10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赵莉几度哽咽。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霍旭初以其卓越研究成果,永远守护着祖国的文化瑰宝,永不分离。

记者手记

赓续不辍 薪火相传

张海峰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著名龟兹学研究者霍旭初等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之下,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丝路明珠,曾经眉目模糊的龟兹,展现出日益明晰生动的表情。正是因为有了像霍旭初这样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坚守和热爱,不断克服困难、探索未知,才将灿烂的中华文明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推进着文化自信自强的宏大事业。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文博考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赓续不辍,薪火相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文博考古专业工作者,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继承和发扬前人皓首穷经的执著坚守与克难求真的治学精神,扎实做好克孜尔石窟保护、研究、利用工作,继续讲好克孜尔石窟故事、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断书写克孜尔石窟文物保护和文化研究的崭新篇章,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夏莉 艾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