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大河滔滔·塔河人家丨护林员老穆:38年见证大河与胡杨的兴衰

发布时间: 2022-08-08 12:20:28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今天水终于浇完了,我也可以好好轻松一下了。”8月5日,老穆开心地对记者说。

行走在胡杨林中,看到绿色越来越多,老穆心情愉快。记者 邹懿摄

老穆名叫穆太力普·达伍提,是巴楚县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原巴楚县夏马勒林场)护林队队长,今年56岁。他为人爽朗、幽默,同事们都喜欢叫他老穆。

几天前,巴楚县启动对3万亩胡杨林的引洪补水,老穆和队员们一直忙前忙后,尽量让口渴的胡杨林都能喝到水。

“我们多忙点,胡杨林就能喝饱点,值!”老穆说。

从老穆进入夏马勒林场工作算起,他已经和胡杨林打了38年交道。

“我的父母都是林场职工,我算是林二代吧。”老穆笑着说,自己从小在林场长大,房前屋后都是胡杨林,工作后又一直干护林员工作,所以,林场和胡杨林对他来说就像亲人一样亲切和熟悉。

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距巴楚县城46公里,辖区面积210万亩,主要树种就是胡杨,是阻挡沙漠的天然绿色屏障。

1984年,老穆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护林员,他第一次离家,搬到了管护站生活工作。“那时我一个月工资只有60多元,管护站也非常简陋,我和另一名护林员一周回一次家,外出巡林就是走路或者骑马,任务是防止砍树、盗猎。”老穆回忆,当时的林场是自营单位,允许砍伐老的胡杨开展木材经营,林场里还有许多牧民,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依赖胡杨林,大家在里面放牧,生火做饭、冬季取暖都是使用胡杨作为燃料。

老穆抚摸一棵有百年树龄的胡杨,充满了亲切感。记者 邹懿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夏马勒林场开始向生态保护管理转型,砍柴、放牧不允许了,牧民的生产生活也逐步退出胡杨林区,人们用煤炭代替木材,胡杨的砍伐大幅下降,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护林员的职责是巡林护林。老穆在三十多年的工作中,走遍了林场每一个角落,也见证了大河与胡杨的兴衰起落。“以前的胡杨林没有现在长得好,那时管理保护没这么严格,像牛羊啃食、偷采木材比较常见。最重要影响还是叶尔羌河来水越来越少,而且水量分布不均,有些年份水大,但因为没有引水设施,一些地势高的胡杨林还是喝不到水。而来水少的年份,整个胡杨林区都得不到灌溉。因此,胡杨出现大面积的枯萎,甚至死亡,让人非常心疼。”老穆说。

胡杨林的灌溉问题直到近年才开始不断好转,随着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输水的推进以及胡杨林拯救行动的开展,人们又计划从上游引水对胡杨林进行轮灌,通过挖渠、拦坝将水引入到目标灌溉区域,让每一片胡杨林都能喝到水。

2021年,夏马勒林场完成了18万亩胡杨林灌溉。那次输水完成后,老穆的心情格外轻松,他像往常一样在林间巡护,看到许多枯萎的胡杨林又长出了新枝、嫩叶。“缺水时,胡杨的树叶、枝条都稀少,远远望去是星星点点的绿色。生态输水后,胡杨林的绿色在增加,显得郁郁葱葱。”老穆说。

一年有四季,胡杨有三色,而老穆最喜欢的是秋季胡杨的金黄色。行走林间,看到胡杨林呈现出美丽的金黄色,作为护林员的老穆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有水长得就好,没水就会死亡,胡杨的命运和大河是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活在河边的我们一样。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水、爱护胡杨林,因为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责任编辑:艾孜孜 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