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非凡10年·地州巡礼】克拉玛依市

发布时间: 2022-07-23 12:47:0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跨越·看今朝

戈壁油城“科技感”十足

沐浴在夕阳之下的克拉玛依市(5月16日无人机拍摄)。走在克拉玛依,街道、小区处处都流淌着绿的音符,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闵勇摄

扫码看专题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加孜拉·泥斯拜克报道)“妈妈快看,‘小巡’!”7月18日傍晚,在克拉玛依市护城河边游玩的5岁的李墨指着从身边缓缓驶过的一辆警用无人巡逻车对妈妈张玉说。

这是中科天极(新疆)空天信息有限公司最新研发推出的20辆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之一。车上配置了激光雷达、双目视觉、防撞传感等15款自驾设备及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一键报警等20余种警务装备。

“我们还将对‘小巡’进行产品升级,增加打印机、二维码扫描等便民服务以及管理违停车辆、丢失的井盖等功能。”中科天极(新疆)空天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晖说。

“小巡”只是克拉玛依充满“科技感”的一面。近年来,克拉玛依市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不断增加,先后荣获177项国家和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专利奖奖励,每万人拥有2.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位居全疆前列。

克拉玛依加强科研院所建设,成立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通过构建研究院/公司+基金+基地+全球技术协作网络“四位一体”创新模式,推动能源化工领域技术研发升级;成立由自治区科技厅、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助建的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传统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做优做精,包括凹陷区致密砾岩、页岩油勘探理论技术不断突破,实现非常规油开采能力大幅提升;40万吨年润滑油高压加氢装置一次试车成功,使高档润滑油年生产能力跃升到100万吨;千吨级重质油浆态床加氢、PX/MX循环分离中试技术验证成功,实现用页岩油、油砂沥青、超重油、沥青等劣质重油加氢处理生产清洁液体燃料……

“科技感”还体现在新兴产业的阔步前行上,包括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逐渐成熟并规模化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远程智慧医疗技术的普及……

今年,克拉玛依市提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两个转型”,为城市转型进一步指明方向,现代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将继续支撑这座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蝶变。

“接下来,克拉玛依市在城市转型中将推动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同石油石化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克拉玛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云说。

画卷·丰收曲

草畜乳一体化示范区里“粮草先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绿油油的苜蓿草、过人高的玉米秆、金黄硕大的南瓜……7月7日,走在克拉玛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道路两边农作物长势喜人。“通过选用优良品种,科学化精细化管护土壤和农作物,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54岁的种植户任永安笑呵呵地说。

克拉玛依市耕地面积达29万亩,其中40%以上在克拉玛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该示范区围绕克拉玛依市打造“草畜乳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草畜乳一体化”产业链,截至目前种植了8万多亩玉米、1.9万亩苜蓿,养殖了5000头荷斯坦奶牛,年加工乳制品100多吨,产业初具规模。

克拉玛依的苜蓿一年可以收三四茬。在一块苜蓿地里,第二茬苜蓿已经被打包成垛,而地里新长出的苜蓿已有10厘米高。一排智能喷灌机缓缓移动。“2013年,这里只有五六千亩苜蓿。随着奶牛数量增多,扩大了苜蓿种植面积,成立了农业科技公司,让饲草产业更精细化、可持续发展。”克拉玛依市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欢庆说。

种植户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选购良种,统一播种、施肥、浇灌、打药,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玉米的产量也逐年递增。2021年,种了10年玉米的任永安联合其他4位种植户成立了克拉玛依市永兴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玉米近1万亩。

从2014年开始,克拉玛依市农业农村局向种植户推广良法良种,每年在入冬前从全市70多个测试点取土壤样品进行化验,第二年根据种植计划和该区域土壤质量,为种植户提供肥料配方。

克拉玛依市是全疆最早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区域之一。农作物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定量“喝水”、定时“吃饭”,长得健康壮硕。

“你看,地里的农作物长得好,我们还不用地膜。”任永安自豪地说。走过大片玉米地,记者没有发现一块地有地膜。

“有这一系列措施为我们保驾护航,今年玉米亩产肯定超过一吨。”任永安高兴地说。

变迁·产业园

西部电价“洼地”效应正释放


数据来源:克拉玛依市发展改革委  制图/艾克热木江·依米提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通讯员 青山

“克拉玛依市太阳能年辐射量每平方米5352.68兆焦,年利用小时数1500小时以上,并且拥有大量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资源,新能源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5万公顷,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7月16日,克拉玛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和能源管理科负责人张建军说。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利用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契机,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着力打造电价“洼地”。过去被认为恶劣的自然环境,正转化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两个转型”的优势。

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西部,70万千瓦风光发电合资合作项目即将破土动工。于6月底签约的这个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装机规模为光伏500兆瓦、风电200兆瓦,将壮大克拉玛依风光发电“家族”。

截至目前,克拉玛依市在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62万千瓦,已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为3.1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克拉玛依市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据了解,源网荷储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有助于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利用。

2021年,自治区批准“乌尔禾增量配电网油气风光水储输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建设。乌尔禾区在此基础上加快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6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3座110千伏变电站和3座35千伏变电站,落地克拉玛依市首个新能源产业园——晶品硅基新材料产业园。

今年,投资6.75亿元的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让克拉玛依市的清洁能源发电量增加2.2亿千瓦时/年,并实现就地消纳。

得益于克拉玛依市乃至全疆光伏发电市场的快速扩大,位于乌尔禾区的新疆伟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全疆首条光伏支架智能生产线于今年5月投产,短短2个多月订单金额就超过2亿元。

“未来我们还计划投资建设两条光伏支架智能生产线。”该公司董事长余高林说,是新疆的光伏发电市场和克拉玛依打造的“电价洼地”给了他们信心。

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取得的一系列成效,为克拉玛依在招商引资中积累了信心、增加了底气。

今年6月初,克拉玛依市在深圳市举办了招商引资推介会,吸引了260多家企业参会,部分企业还到克拉玛依实地调研。

“乌尔禾区在油气风光水发电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电价优势明显,这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我们计划两年内在克拉玛依投资30亿元打造一个营业额达80亿元的锂电池产业园区。”经营储能电池业务的四川志铭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强说。

“十四五”时期,克拉玛依市将继续优化电网关系,建设增量配电网,大力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强化电源、电网、负荷、储能联动,完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清洁绿色电力大规模就近就地消纳。到2025年末,克拉玛依市全社会用电量150亿千瓦时,其中绿电占比40%左右。同时,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降低工业电价,全市工业综合电价将控制在0.32元/千瓦时以内。

感悟·行与思

一座充满新意的城市

加孜拉·泥斯拜克

克拉玛依是一座充满新意的城市。

克拉玛依的新,体现在不断寻求突破的发展思路中。

众所周知,克拉玛依是一座因石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克拉玛依提出“一主多元”发展思路,从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型。今年,克拉玛依又进一步提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两个转型”发展思路。

克拉玛依的新,体现在对科研的格外重视上。

在克拉玛依有两个以创新为己任的科研院所,一个是推动能源化工领域技术研发和升级的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一个是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

先进科技联合研究院深度参与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布局。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已开展了北半球SKA2高频望远镜阵列原型验证系统考察座谈会、生物基化工产业集群技术交流会、火星和月球模拟基地选址考察与研讨会等重要活动。

克拉玛依的新,还体现在各行各业挥洒智慧与汗水的奋斗者身上。

全疆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负责人傅萍;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中试基地科技项目经理刘宏博;在农村施展才干的返乡大学生、乌尔禾区查干草村党支部副书记韩丽君……无数个像他们一样的“新”力量让这座城市朝气满满。

这些新,让人们对克拉玛依的未来充满期待。

成长·人物志

谭文波:“大国工匠”屡破技术瓶颈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我喜欢捣鼓我的这些宝贝。”7月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高级技师谭文波穿着一身“石油红”忙碌在一堆机械之中,他正在参与公司的带压作业技术研发,这是一项在不破坏地层结构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的技术。

今年52岁的谭文波30年前从四川来到克拉玛依油田,成为一名试油工。“很多人对油田的印象是戈壁滩上的磕头机。但在磕头机采油之前,需要通过试油测试技术获取油气性质、产量、压力等数据,为下一步开发提供可靠依据。”谭文波说。

谭文波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97年底,因为爱钻研各类作业工具,谭文波被调入新技术推广部门。“当时,与我一起工作的6个人只有我不是工程师。”谭文波说。

2008年,谭文波在塔河油田施工时,一辆装配着国外液压系统的电缆车液压泵发生了故障,换泵价格昂贵,耗时还长。就在大家焦急万分之时,谭文波站出来说,让我试试。

“我当时也没有把握,但技术上受人掣肘很不好受,我就想着如果能修好就不用换了。公司答应给我3天时间。”谭文波说。身边的工程师们帮助谭文波查找、翻译英文资料,3天时间,谭文波成功解决了液压泵故障,为公司节省了100多万元。

这之后,谭文波更加愿意在技术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2012年,谭文波用4个月时间研发出新的地层封闭工具——电动液压桥塞。在这之前,地层封闭工具都是从国外引进,动力依靠火药,安全隐患大。谭文波研发的桥塞坐封工具用电动液压替代火药作为动力,在世界上属于首例。

“2013年初,我进入实验室进行动力测试。我知道一旦设备密封出现纰漏,会发生闪爆,我也害怕。一旦成功,我们就拥有核心技术了。”谭文波激动地说。

实验成功了。谭文波也因此成为“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这些年,在像谭文波一样的科技人才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努力下,西部钻探试油公司攻关形成一系列特色技术和产品,打破了行业技术瓶颈和国外技术垄断。

“我是随着新疆油田事业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工人。”谭文波说,他为国家的强大、新疆的发展感到自豪。

责任编辑:孙宇 热汗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