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共建美好家园 共创美好未来

——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发布时间: 2021-09-04 11:08:0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讯(记者 张路 通讯员 张君珍)这是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热土,这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大家庭。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强基工程和系统工程。地区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主题,启动实施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形成了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的良好局面。

如今,在阿克苏,一条条畅通城乡的公路,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一组组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的数据,不仅是各族群众相亲相爱共同奋斗的情感寄托,更是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

民族团结氛围浓

手足相亲,团结和睦,是地区各族群众共同描绘的画卷;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是地区各族兄弟姐妹合奏的乐章。

在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绿洲村委会民族团结馆,展示柜的展品见证了村里一个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这个旧木盆是我和大哥吐热克·麦麦提一家感情的见证。”绿洲村农民马运昌说。

19年前,马运昌带着妻儿来到绿洲村发展养殖业却亏损严重,眼看生活无着落,当时经营面粉厂的吐热克·麦麦提主动将80亩棉花地承包给马运昌,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经过几年发展,马运昌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2008年马运昌的父母从老家来阿克苏探亲,了解到吐热克·麦麦提对儿子的帮助,马运昌的父亲马清水做了两个木凳和一个木盆送给吐热克·麦麦提表达感谢。“这个木盆见证了我们民汉一家亲的情谊,更坚定了把我们两家人的情谊一直延续下去的决心。”吐热克·麦麦提说。

在绿洲村,不仅有见证各族群众情谊的民族团结馆,而且有民族团结大巴扎、民族团结大舞台,它们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相互走动、亲如一家。

地区各地以社区为平台,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入手,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各族群众一家亲的故事在阿克苏大地上演着。从在祖国边疆地区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教育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向现代文明桥梁的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到倾囊相助,帮扶维吾尔族兄弟吐尔逊·托乎提一家人改变精神面貌,走上养兔增收路的陈耀平……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民族团结大爱,在全社会营造了各民族互相帮助、携手前行的良好氛围。

携手并进谋发展

在阿克苏大地,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有一种情怀,叫同心同德、携手向前。

在阿瓦提县多浪乡托克拉克村,提起李清帮,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李清帮带着大家一起致富,是个好人。”

30多年前,李清帮从山东潍坊来到阿瓦提县谋生,最初以制作广告牌为生,后来定居托格拉克村,开始从事建筑行业。

2015年起,李清帮带着托格拉克村50多名村民一起从事厕所改造、围墙修葺等工作,教他们技术,带领他们一起挣钱。看到村里有一段路没有硬化,李清帮自己掏钱铺路,方便村民出行。

如今,李清帮依旧带着村民一起从事建筑行业,他的家也成为村里的民族团结示范点,成为乡亲们共谋发展的地方。“我做得还不够,今后还要和乡亲们一起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李清帮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点,地区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农村加快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技能+基本素质”大培训,推行“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模式,加大乡村就业创业培训力度,鼓励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

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铁热克村技术能人缑延江成立丰禾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种植红枣增加收入。合作社社员艾则孜·阿吾提曾经是贫困户,妻子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家里生活困难。2018年,艾则孜·阿吾提申请加入了丰禾林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就摆脱了贫困。“加入合作社后,不仅每年有分红,我们夫妻俩在合作社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家里的4亩核桃由合作社免费帮忙管理,生活越来越好。”艾则孜·阿吾提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地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同心共创向未来

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促进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区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家庭、社区、机关、乡村等区域全覆盖,形成了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

拜城县团结小学以团结命名,更以团结闻名,来自不同家庭的各族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共同成长进步。借你一本书,帮我讲解一个生字,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细微之处,一颗颗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暑假期间,拜城县团结小学六年级学生吐拉莱·吐尔洪和解媛媛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吐拉莱学习好,经常帮助我,我们俩天天在一起玩,是好姐妹。”解媛媛说。

各族学生互帮互助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老师“结对子”更是起到了示范作用。木朝霞是2020年4月从浙江温州来学校工作的一名援疆教师,她和同事吐逊古丽·玉山结成了师徒对子。“无论是教学、教研工作,木老师对我的帮助都很大。上次学校开展教学优质课大赛,我没有经验,是木老师一步一步指导我,最终我获得了全校二等奖。”吐逊古丽·玉山说。

让民族团结的春风吹进生活,把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拜城县团结小学校党支部书记何桂芝介绍,学校通过开展主题队会、社团活动、诗歌吟诵等活动和“六联谊”结对帮扶工程,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城乡街道、广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宣传标语。地区在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过程中,注重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团结之魂”,通过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典型铸牢“团结之本”,通过拓展民族团结宣传空间铸牢“团结阵地”,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团结之基”,促进各民族兄弟姐妹携手走向未来。

在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农民买买提·阿皮兹家敞亮的客厅里,他和一起长大的王明银的一张合影摆在醒目位置。“村里像我们这样不同民族的兄弟有很多,大家一起劳动生活,很快乐。”买买提·阿皮兹说。

甬库团结村广场上,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石榴雕塑格外显眼。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援助下,甬库团结村建起了国家3A级景区,配套有巴扎、村史馆、石榴籽广场、大馕城、农业休闲观光园等,该村在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守望相助中,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其乐融融的“幸福村”。2019年,甬库团结村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阿克苏各地,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区各族人民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艾孜孜 曹俊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