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表彰模范 弘扬正气

发布时间: 2021-06-29 10:29:41 来源:阿克苏日报

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和学生一起过端午节,让学生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资料图)

6月23日,温宿县文明办组织道德模范、“最美新疆人”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围绕“一次慰问”“一次义诊”“一个故事”“一次参观”“一次宣誓”五个方面开展“关怀道德模范 弘扬榜样力量”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榜样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浓厚氛围。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地区先进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启迪人,奋力开创团结和谐文明富裕的美丽阿克苏建设新局面。

库尔班·尼亚孜: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把学校办好办强,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库尔班·尼亚孜敢为人先,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2003年拿出家里所有积蓄60余万元,创办了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并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送孩子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用教育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设国学课堂,通过设立孔子像,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词、唱京剧、练书法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千余名少数民族学生改变了命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库尔班·尼亚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他还获评“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2019年9月25日,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11月,他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陈耀平:一家富,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2013年5月,44岁的陈耀平从河南老家来到阿克苏市,在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的安居富民房建设工地打工,在这里他得到当地村民的帮助。后来,他富裕了,不忘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陈耀平的帮助下,村民吐尔逊·托乎提养殖兔子不仅脱了贫,还清了看病欠下的10万元外债,养兔棚也从开始的1座增加到3座。

吐尔逊·托乎提和陈耀平养兔致富的故事,在村里传播后引来了许多村民参观学习。陈耀平说:“按照这个势头,我们俩应该成立养殖规模更大的合作社,可以吸纳更多村里的困难户加入,帮助大家一起富起来!”陈耀平曾荣获“第六届自治区民族团结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奋斗者”,2019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中宣部“最美支边人物”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胡达拜地·依明:只要我活一天,就会升一天国旗。我不在了,还有儿子,儿子不在了,还有孙子、孙女,我们会一代代升下去,让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家乡的上空。

在温宿县吐木秀克镇兰杆村,几十年如一日,每个清晨都会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迎着太阳冉冉升起,这位升旗手就是老党员胡达拜地·依明。他每天坚持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为了升国旗,他先后更换了2根铁质旗杆和2根不锈钢旗杆,仅修建国旗台、购买国旗、音响等设备的开支就达上万元。在胡达拜地·依明的影响下,2002年至今,兰杆村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村”“文明村”等20多项荣誉,成为远近闻名的“团结模范村”。胡达拜地·依明也荣获“第五届自治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阿克苏“‘十佳’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汪正英:别看我身上脏兮兮的,这衣服脏了可以洗,可良心脏了就没办法洗了,做人一定要讲良心、讲诚信。

汪正英的老家在安徽,1965年在阿克苏公路管理局工作,1993年退休。退休后,汪正英承包筑路修桥工程。1998年,他欠下50多万元外债,工人、材料供货商纷纷上门讨要欠款。汪正英向他们打下欠条,并说:“相信我,不管到什么时候,我都会还钱。”

汪正英退休后,每个月有3000元的退休金,他算了一笔账,退休金每月一分不动,还完欠款至少要15年。为了兑现承诺,71岁的汪正英坚持拾荒12年偿还50多万元的债务,只是最后一位债主康老板已经失联,他希望尽早把钱还上。2014年12月31日,他求助阿克苏日报终于找到了失联的债主。老人诚信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他荣获第四届自治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5年“最美新疆人”荣誉称号,入选2015年2月“中国好人(诚实守信类)”。

卡德尔·巴克:共产党好、解放军亲,想让全村老少都能自觉做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战士,像爱护眼睛一样珍爱军民团结。

1934年10月出生的卡德尔·巴克,是库车市伊西哈拉镇兰干村农民。他用日记记载了新疆军区某综合仓库40多年来为村民做的大量好事、实事,写下了解放军和边陲村庄村民鱼水相依的军民关系,记录了解放军巩固边疆、建设边疆、热爱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他的日记被誉为“拥军日记”,他的日记归纳为两句话:共产党好,解放军亲。

兰干村是个少数民族村,中专毕业懂国家通用语言的卡德尔·巴克是部队和村民之间的翻译。村民有什么困难都通过他传到部队,而部队每帮村民做一件好事,卡德尔·巴克都看在眼里,记在纸上。40多年来,卡德尔·巴克记了厚厚的5本1000多篇日记。卡德尔·巴克的事迹在天山南北、军营内外广为传颂,成为新时期军爱民、民拥军的真实写照。卡德尔·巴克被评为2007年“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并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乔光华:不放电影我还能干什么?至于还能干多少年,我也没想过,反正干一天我就要尽到一天的责任。

乔光华1977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岗位上,足迹踏遍城乡每一个角落,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年完成2000场公益放映目标,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乔光华恪守“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做人”的工作和生活信条,认真履行农村电影放映员的神圣职责,恪尽职守地工作,把党的文化宣传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职责和最高的使命,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一致好评。她曾荣获第三届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自治区“孝敬父母好儿女”、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个人、“感动新疆2012年度人物”、自治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入选2011年8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

木合塔尔·约尔达西: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至少工作350天,共换了3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穿坏了120双鞋,23年投递邮件30万公斤,走过了60余万公里的投递之路。

在乌什县,有这样一位乡(镇)邮递员。1992年参加工作,每年至少工作350天,这些年换了6辆摩托车,穿坏了120双鞋,总共投递邮件30万公斤。一个人负责两个人的工作,从没有延误一个班期、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按每天“行走”80公里路程计算,20多年内他总共走过了60余万公里的邮递之路。

1998年的冬天,气温最低时达到零下二十几度,哈气成冰。在这样的气温条件下投递邮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由于长期在严寒中骑行摩托车,他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骨质增生症,系长期的严寒风湿加久坐引发的疾病。治疗出院后,右腿从此瘸了。可这一点也没影响到他的工作热情,木合塔尔·约尔达西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一干又是十多个春秋!2016年1月“中国好人榜”上,木合塔尔·约尔达西入列(敬业奉献类)。

尼牙孜·黑牙孜:边境地区的民兵,最根本的职能就是练好一身过硬的本领,睁大警惕的眼睛,时刻准备为保卫边疆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1974年,尼牙孜·黑牙孜加入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40多年来,尼牙孜·黑牙孜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他心爱的民兵事业。

老虎台山峰陡峭,林木茂盛,悬崖、山洞多,尼牙孜·黑牙孜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马术和其他军事技能,他处处身先士卒,对难度较大的课目亲自示范,潜心摸索,反复训练。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尼牙孜·黑牙孜还组织了十几名有文艺特长的民兵,成立了一支文艺轻骑分队,走村入户,给村民送上编排的精彩节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力量。1999年9月他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疆军区评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地委、行署、阿克苏军分区评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先进个人”。

臧书武: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能得到群众认可,我知足了。我从不后悔留在这里,以后也不会离开。

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昆其宋村,提起“艾斯卡尔医生”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昆其宋村村医臧书武。

1994年,臧书武考入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进入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工作。1999年,臧书武在回疆探亲时,看到南疆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农民看病难的无奈,他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回到阿克苏,在当时医疗条件较差、人口较多的昆其宋村扎下根来,办起了诊所,十几年如一日,为维吾尔族群众看病治病,将自己的所学和青春年华献给了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成为当地群众的生命守护者。臧书武行医20多年来,累计诊治病人7.5万余人次,减免群众药费5万多元。2012年8月,臧书武入选“中国好人榜”。


责任编辑:早热古丽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