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破圈”寻遗讲述坎儿井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2-20 10:45:23 来源:​新疆日报

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从天山5000多米的雪峰到火焰山下的荒漠,一道道清泉在人们看不到的地下水利工程里缓缓流淌数千年,滋养着吐鲁番的片片绿洲,把最甜的味道留在葡萄里,最浓的汁水留在烤肉里,最香的气息留在烤馕里……是谁引来了雪山清泉?——坎儿井。

2月17日举行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三季新疆站看片会,“万里少年团”成员对坎儿井开启探寻之旅。

探寻坎儿井,是探寻坎儿井与人的密切关联。“万里少年团”见到了坎儿井的壮观和深沉,在村民家品尝了红烧羊肉、大盘鸡、烤馕、烤全羊等由坎儿井水“孕育”出的种种美食。在这片年降水量仅16.4毫米,而年蒸发量达3000毫米的土地上,人们对水的情感尤其深刻,他们把坎儿井视为生命之源,也心甘情愿为坎儿井的功能延续付出极高的辛劳。

现场观众对用综艺节目形式来展现坎儿井悠久的历史、神奇的功能、对人类文明巨大的贡献表示肯定,觉得让人耳目一新。

“节目中对坎儿井掏捞队员的关注特别动人,不论年老还是年轻,不管用老式工具还是新式机器,对保护和修护坎儿井不遗余力的精神是相同的。”观众拜尔娜·阿依肯说。

嘉宾艾热在节目中的一番心语说到了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时,人们选择的不是离开,而是用智慧和集体之力找到水源及引水的方法,且代代相传予以守护。“不单是坎儿井建造得伟大,一代代坚守的人民更是伟大。”“万里少年团”成员单霁翔在节目中说。

探寻坎儿井,是探寻与坎儿井同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遗产。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穿绚丽的维吾尔族服饰,在坎儿井景区跳起欢乐的维吾尔族赛乃姆,鼓声雷动,唢呐齐鸣,“万里少年团”和群众跳起热闹的纳孜库姆。单霁翔抓住了舞蹈的关键动作,前后移动脖子,引来群众的欢呼。

与坎儿井一样,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赛乃姆、纳孜库姆、馕制作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吐鲁番的各大旅游景区,非遗技艺、非遗作品、非遗表演引来大批游客,也极大调动了百余名各级非遗传承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看片观众对节目的趣味文化体验形式和讲好大美新疆故事的切入点十分肯定。“《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新疆站,说的是坎儿井,却又不只是坎儿井,与它相依存的各类文化遗产,都被巧妙地展现,自然地相融。”看片观众李时延说,新疆从来不缺好人、好故事、好风景,节目结合文化与潮流,为新疆打造文旅结合亮点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责任编辑:艾孜孜 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