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带你“走”进气象站增长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3-24 09:32:10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讯 (记者 吕娜) 降雨会持续几天?浮尘天气是否还会“卷土重来”?气温什么时候开始大幅度回升?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本报记者带你“走”进地区气象台,了解气象预报的制作过程。

当日10时许,地区气象台台长杨虎走进办公室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他在预报值班记录本上抄录前一晚降水、温度等气象实况信息,并通过电脑气象平台监测卫星云图和天气雷达,初步分析出未来10天的天气情况。

杨虎介绍,气象预报的制作首先是收集气象数据,这是进行天气预报最重要的数据支撑,需要靠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提供数据。目前,地区共有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284个,这些区域气象自动观测站收集的数据会传送到地区气象台、自治区和国家气象台,甚至汇集到全球气象中心。世界各地的气象探测数据在一个固定探测时刻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数据会被分析处理加工成各种天气图。

“和传统的人工观测相比,自动观测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前为了一个气温数据要跑好几个来回,现在电脑屏幕上每五分钟就更新一次。”杨虎说。

记者浏览杨虎的电脑,各种规定的符号绘制的天气图看得人眼花缭乱。预报员每天要看很多张不同的天气图,对各类气象要素进行初步分析研判,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每天11时30分,地区气象台都要参加自治区气象台组织的天气会商。“在参加自治区的天气会商前,我们会先对地区未来天气情况进行会商。会商的结论是群策群力的过程,遇到天气情况比较复杂或是出现灾害性天气前,会商会更加细致,还会请教自治区气象台的专家。”杨虎说。

会商结束后,未来一周或十天内地区的天气概括有了基本结论。下午,地区气象台预报员再根据最新的天气资料核对会商的结论,如果没有出入,才会把预报制作成气象服务产品发布出去。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杨虎介绍,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与原始数据的采集、天气计算模型、预报员经验等息息相关,但凡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预报准确率都会受到很大影响。天气预报是核心,气象探测是基础,从探测到数据处理再到预报,这一过程高度依赖原始数据的准确性。目前,针对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已经从小时级提高到分钟级采集,数据采集更加精密,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天气预报模式更加完善,天气预报也更加准确。

“虽然天气预报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准确,但精准预报永远是天气预报努力的目标。”杨虎说,基于大量观测数据的分析、天气机理的认识、数值预报模式海量数据的分析应用,结合大数据信息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气象部门正创新发展天气预报技术,不断提高天气预报精准度。

责任编辑:孙宇 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