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工作队齐发力吹响振兴号角

发布时间: 2021-05-14 10:14:15 来源:阿克苏日报

田间屋舍,粉墙黛瓦,整齐划一;乡村公路,平坦整洁,路灯掩映;产业基地,硕果累累,生机盎然。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图景正在库车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库车市各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旺”吹响振兴号角

“我们引进了草莓、樱桃、火龙果这些新品种来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现在村里有75座大棚,一座大棚可收入8万元,解决了村里上百人的就业问题。”自治区人社厅驻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希望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龚新梅说。

面对希望村人均耕地少,传统种植、养殖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工作队依托村庄离城区近的优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把设施农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来培植。工作队争取派出单位资金540万元,建设了占地150亩的集休闲娱乐、特色畜禽养殖、绿色生态采摘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创业园区。为促进园区发展,工作队协同镇政府利用农闲时节,组织25个村轮流在园区开展“百日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农特产品展销等活动,吸引了周边县市、乡镇的游客5万余人。

工作队还请来了专业人员给村民开展烹饪、礼仪、电子商务等培训,动员党员、致富能手、种植养殖大户与低收入家庭组成帮扶团,在园区内就业创业。村民玉素普·尼亚孜家只有6.7亩耕地,一家人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工作队鼓励玉素普的妻子参加烹饪培训,然后又帮她申请了创业资金,在园区内开了一家拉面馆,玉素普也在养殖区找到了工作,使他家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凤还巢”激活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地区行署办公室驻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博孜艾日克村工作队坚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并举,吸引“凤还巢”,让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博孜艾日克村黑木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艾海提·尤里瓦斯是土生土长的库车人,回到家乡发展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在外地积累了丰富资源和经验的他成为工作队引进培养计划的回创人才之一。“接到工作队员的电话后,我想回到家乡发展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于是着手准备回来创业的事。”艾海提·尤里瓦斯说,他接下来要把自己10个大棚的黑木耳加工后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我们给各类人才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长租补贴解决他们的资金困难,而且还为他们创业提供全面的‘保姆式’服务,以此鼓励他们回乡创业。”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赛米江·买买提说,“引凤还巢”是真情感召。此外,工作队还举办了“乡贤回家”“外嫁女回娘家”等活动,动员在外的村民返乡创业,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催生“还巢”经济。

“文化仓”释放乡村活力

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玉奇吾斯塘村是“全国文明村”。走进村委会大院,文明新风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充满文化韵味的团结广场、灯光篮球场、网络空间、六点半课堂、艺术兴趣班、积分兑换超市、国学书法培训室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设施,让人眼花缭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自治区教育厅驻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玉奇吾斯塘村工作队副队长张登伟说,这两年,工作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灵魂,在村里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优良家风,改善人居环境。“以前,我可不敢让小孩在村里玩太久,生怕一回来就成了‘土猴’。”村民阿孜古丽·买买提说,那时候道路两侧都是秸秆堆、砖土墙,站在村东就望不见村西。为了使村里的环境得到改观,工作队请来了数十台挖掘机,花了近十天时间把堆积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理干净。

舞台上歌手引吭高歌,台下观众掌声雷动,这是库车市文旅局的艺术家们到村里进行文艺汇演时的场景。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几年来,工作队积极争取多方面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统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农民的文化生活全面开花、多姿多彩……

“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加快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库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胜说。

(记者 陈翔 通讯员 吴乐)

责任编辑:惠疆秋 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