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援疆人 | 柴巧敏: 追随光 成为光 散发光——勇做援疆路上的白杨
发布时间: 2023年10月29日 10:14:05 来源:库车市融媒体中心
柴巧敏,女,高级教师,宁波市象山县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她从教2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7年,曾被评为象山县优秀教师、象山县优秀德育工作者、语文教坛新秀,被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评为“服务奉献优秀个人”称号。
柴老师爱笑,眉眼弯弯,深深的酒窝一下就能拉近她与老师、学生的距离。2021年9月2日,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她从东海之滨的象山,飞跃万里,来到了祖国的西陲边疆小城库车,开启了与光同行、用爱点亮的援疆之行。
初心不余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追随理想之光
援疆支教对她来说这是一条平凡而又伟大的路,这条路几乎横跨整个中国。都说距离产生美,那这美该是多么的盛大。刚下飞机,热情的库车人民,还有那热情的阳光,让她一下子爱上了这里。柴老师虽已过了而立之年,但当祖国需要之时,她仍似初生牛犊一般,投入到紧张而充实的援疆工作中。学习文件、了解政策、撰写心得、探讨目标、适应环境、订好计划,沟通家长、熟悉学生,一切工作紧张忙碌又不失有条不紊地展开。面对崭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她一头扑进去,忙碌并快乐着。这里的一切似一道光,瞬间照亮照亮了她的前方,并甘之如饴,矢志不渝。
共享教师阿克吾斯塘下乡指导
青蓝传承 勇挑重担
开学初,她收了四个年轻的徒弟,她们都是入行一至两年的新教师,刚刚踏上教育的岗位,如何备课、上课、改作、讲评都还没有很好的经验,需要教给她们的东西太多了。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提前一个月准备,在库车市“名师示范课”中上了一堂《我要的是葫芦》,获得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她还先后上了《小蝌蚪找妈妈》《夜宿山寺》《中国美食》,让她们模仿着学习。她还把从后方搜集的资料共享给徒弟们,同时提出要求:一周听一个徒弟的课。上完后,大家围坐一起展开讨论,说课、试讲、微课,怎么有用怎么来。为了提高徒弟的课堂教学水平,她一次又一次的听课、磨课、修改、再磨课,再上课。
库车市优质课比赛听课点评
不仅墙内要花开四溢,墙外更要花团锦簇。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细致到一提笔一发声,教她们上课的体态、点评的语言、课堂的生成处理,甚至一句话哪里要重音哪里要转折都手把手地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徒弟们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一番努力终得硕果:指导青年教师彭杨萍夺得库车市2022“十百千”名师技能比赛第一名,徒弟高爱琴参加试卷命题比赛,获得库车市二等奖,徒弟丁亭亭的思政课获得阿克苏地区一等奖,指导徒弟李艳和乌鲁木齐名师同上《中国美食》一课获得好评,为培养当地青年教师作出微薄之力。
团队合作 共享共赢
柴老师平时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辅导徒弟,遇到重大比赛积极配合学校团队分配的工作,利用周末时间,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参赛。积极联系后方收集优秀资料与当地老师共享,使他们也同步跟上宁波前沿先进的教学理念。她还六次下乡,先后到乌尊镇中心小学、林基路小学、阿克吾斯塘乡中心小学开展“组团式”共享教师活动。有时给农村的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时听当地年轻教师上课,指导他们上课;有时给他们做主题式点评。她还参加拜城援疆团队“强雁计划”研修班活动,一起分享教育理念,作了《同课异构 同理不同法》的主题式课堂点评,获得好评。
指导徒弟李艳上课
她在课程改革、课堂变革上争当模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当地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一个人的光芒再亮投射的范围总是有限的,但她把自己这道光衍射到身边的年轻教师上,点点相传,永不磨灭。
鸿鹄展翅凌云之,骏马扬蹄踏马心——成为希望之光
作为第十期第二批援疆教师,她深知肩上的重任重大,不仅要有序接过上一任援疆教师的接力棒,更要在自己的援疆舞台上,扮演好文化润疆使者的角色,把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身边的家长和学生,让这道光散作满天星,照亮身边人。
引领孩子,播撒努力的种子
这一年,她不仅担任语文教学任务,还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她把27年的课堂教学经验全部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平时有针对性地培优转差,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双减背景下,减量不减质,有针对性布置学习任务,教学成绩遥遥领先,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在班主任工作这一块,她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优秀的新疆学子,和学生一起定个人学期目标,定班风、定口号,推选能力强的孩子担任班干部工作。为了培养一支得力的小干部队伍,班级实行值周班长制度,在每周的静悟课堂,值周班长做班级总结汇报,开展表扬与批评,提出建议。同时利用班队课、课间十分钟,对小干部进行可操作性方法的培养指导,让每个孩子都担任班级工作,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形成班级的高度凝聚力。在她的努力下,学生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年级其他班级。记得第二学期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成果展示比赛,它带着孩子们利用午休课、活动课,甚至是双休日,一句话一个标点指导朗诵,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死扣要领,孩子们在她的感染下,一次比一次整齐响亮,声情并茂,感受到中华文化语言的强大和魅力,最后在学校一炮而红。在运动会入场式排练时由于只有两天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孩子们为了班级荣誉,放弃休息,反复练习,获得优秀方阵称号。在柴老师的引领下,努力拼搏已经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如白杨那般挺拔。
和孩子们过元旦迎新年
引导家长,搭建友谊的桥梁
她平时下班后,利用班级钉钉群,开展“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工作,每周给家长写一封200-300的小信;每月写一封500字左右的长信,对班级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同时提出建议和设想,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除了给家长写信,平时只要发现进步生或者思想行为有问题的孩子,我都是主动沟通,并教给家长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于虚心讨教的家长,更是长期沟通交流。班级里的大事,她积极联系家委会成员,做好学校与家庭之家的桥梁工作。为了纠正某个孩子的生活小习惯,她坚持每个星期跟那位家长交流探讨,制定计划。家长无法按时接孩子,她掏钱给孩子叫车,拍车牌、问驾驶员电话给家长、询问是否安全到家。操场上有她陪跑加油的身影,走廊上有她与孩子沟通鼓励的话语。给班里孩子泡药、滴眼药水、绑头发是常事,创口贴是她常备的用品。“柴老师真的把我的孩子当成了她自己的娃,我打心眼里感激她。”“柴老师,我的孩子天天在我面前夸你,我都有点吃醋了。”家长朴实的话语是对她最高的评价。
在中国地图前面给孩子们介绍宁波
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但柴老师细致入微的工作,如春风般吹进家长的心田,她也成为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她自己想成为的那道光。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散发奉献之光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可以成为一个光源散发出去,照亮别人。小小的光亮多了,就能变成像太阳一样明亮。她利用自己的微弱力量积极对接后方资源,谱写爱的乐章。
巧用平台 汇聚光源
在开学初的班会课,她利用钉钉直播方法,让新接手的201班和自己原来后方任教的202班孩子进行了面对面上课,库车与宁波两地的孩子纷纷抢着介绍自己的家乡风景、特产,让甬库两地的孩子更多了解各自当地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堂课让海边的孩子们产生了想去看一看大美新疆,也让库车的孩子对浩瀚的海洋产生无限向往,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为祖国、为家乡自豪的种子。
给阿克吾斯塘孩子捐赠体育用品
物资捐赠 点亮温暖
在寒冬还未来临前,她发动后方学校的孩子发起了“我为边疆孩子添温暖”捐助冬衣的活动,还得到了象山县无忧花义工大队的大力支持。30余箱冬衣送到了库车市乌尊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的手中,得到了当地村民、学校领导和孩子们的欢迎。她听闻阿克吾斯塘乡的孩子缺少体育锻炼用品,又拿出自己的1700多元,购买体育物资,送到孩子们手中。第三学期柴老师积极对接后方学校捐赠1万8千元为库车市阳明小学购买了一架钢琴,用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一次次的爱心活动如冬日暖阳,又似漫天星光,为库车的教育注入了温暖的力量。
为乌尊孩子捐赠冬衣
她希望自己以微弱之光将生命长河点缀成闪烁星河,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在学生、家长和当地老师身上播下真诚的种子、善良的种子、团结的种子,并且可以生根,发芽,开花。她始终不忘援疆人的誓言,与光同行,用爱点亮,做天山脚下最美援疆人!她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以温暖耀眼的光芒折射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