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专题>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鱼肥水美,丰收好年景!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05日 19:50:40    来源: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

  “1,2,3,起网!”大雪节气前,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尤喀克兰干村生态鱼养殖基地迎来捕鱼季,草鱼、链鱼翻腾跳跃,工人们忙着拉紧绳索、收拢大网进行捕捞,称重、装筐、运输,一派繁忙的景象。“今年鱼塘养鱼喜获丰收,肉质鲜美,产品供不应求。”阿克苏地区数字化发展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田军说。

  尤喀克兰干村位于阿克苏河灌水区中部,水域广阔,水资源丰富,村民有鱼塘养鱼的传统,由于缺乏现代化养殖技术,饲养成本高,收益不明显,很多鱼塘呈废弃状态。

  如何让好水养出好鱼?村“两委”和工作队通过考察周边县市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市场需求,制定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规划。致富带头人蒋云学是最早承包鱼塘的养殖户,投入800万元建起670亩生态鱼养殖基地,改造修建30座鱼塘,从昌吉、阿勒泰引进草鱼、鲤鱼、梭边鱼等5万尾优质抗病毒鱼苗。

  鱼塘养鱼,技术很关键。为解决水质管控、鱼病防治等技术难题,村“两委”和工作队组织基地养殖人员和村民代表到地区水利局、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参加专题培训,邀请水产专家不定期进行授课,通过实地指导、线上视频培训等方式学习先进的养鱼技术,培养出懂技术的养殖能手15人。工作队还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建设智慧养鱼系统,通过一部手机就能对鱼塘水质在线监测、养殖设备智能控制和水质调控,并完成增氧、投料等工作,不仅省时还省力,鱼的成活率和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

  “以前养鱼都是靠老经验,每隔2个小时就要到鱼塘去看一看,如果断电或者缺氧等情况发现不及时,将会有翻塘的现象,晚上根本睡不安稳。”基地养殖能手艾散·吐尔迪说,现在养鱼轻松多了,基地每年投放50万尾鱼苗,死亡率降低了很多,每亩鱼塘可产1.2吨左右,产量增加10%以上。

冬季捕捞作业

  尤喀克兰干村环境好,水资源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发展养鱼业。2023年,在村“两委”和工作队的协调沟通下,蒋云学将改造后的100亩鱼塘承包给周边10户村民,采取“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并以低于市场价给养殖户提供鱼苗和技术指导,与村民签订收购合同,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当年鱼产量达120吨,养殖户户均年收10万元。

  “我主要是负责投料和不定时巡塘,月收入3500元,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现在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村民赛买提·阿布都尼亚孜说。

  为进一步推动渔业发展,村“两委”和工作队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主动联系市内单位食堂、生鲜批发市场、餐饮店,通过订单配送的方式搭建起市区销售网络。工作队还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宣传推介,与和田、喀什、库尔勒等地收购商签订购销合同,通过注氧式活鱼运输车,将基地的新鲜鱼销售到南疆各地。

鲜鱼运输

  2024年,生态鱼养殖基地鱼产量达800余吨,销售额900万元。带动6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元,季节性务工25人,人均日收入200元。“我专门从喀什过来买鱼,这次订了6吨,这里的鱼养得肥,肉质好,市场销量很好。”客商陈东升说。

  尤喀克兰干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活“水文章”,打好水产养殖“特色牌”,走出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建设鱼苗养殖场,发展冷链加工、冰鲜储藏等水产品加工,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村党支部书记吐尔逊·肉苏力说。

  通讯员:徐秀芳 张煜

责任编辑:刘鹏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