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5日 13:07:29 来源:网信新疆
4月24日,
由哈密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市委网信办、市乡村振兴局、市融媒体中心共同主办,
哈密市融媒集团融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
“美丽哈密·乡村振兴百村直播”
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
正式启动,
此项活动也是2022年新疆网络文化节中的
一项重要活动,
首场直播在
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进行。
“美丽哈密·乡村振兴百村直播”大型全媒体直播活动现场。融媒体中心记者 普拉提摄
直播活动分别在伊州区回城乡葫芦农民画研学馆、回城乡木卡姆研学馆和阿勒屯古街设3个直播点,哈密市融媒体中心主播小亮、梦菂通过访谈、体验等方式生动介绍葫芦艺术、刺绣、农民画、木卡姆四张文化名片,向广大网友展示了阿勒屯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同时运用哈密区域移动用户联网矩阵优势,在丝路密语客户端、巴里坤好地方客户端、哈密市融媒体中心及一区两县的抖音平台、巴里坤融媒体中心和伊州区融媒体中心的快手平台进行直播,累计上万人次观看,300多条互动留言。
伊州区回城乡阿勒屯村党支部书记阿里木·艾比布说:“我们将依托回城乡四张‘文化名片’以及古街的民俗文化优势和人文地理优势,逐渐将阿勒屯村打造成集美食、购物、民宿、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体。”
直播间网友热评。
据了解,此次百村直播活动从4月24日开始,持续近半年时间,将围绕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宣传目标,通过现场访谈、主持人介绍、网红探店等形式宣传展示哈密乡村之美,推选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特色乡村。
哈密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融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文涛说:“通过沉浸式的系列报道、现场访谈、短视频展播、网络直播、全媒体的推介等方式,向全国进行推介哈密,展示哈密的乡村振兴成果和面貌。”
阿勒屯村位于伊州区回城乡,意为“黄金之地”,作为一个极具历史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的村落,一直都是乡村游的好去处。当地政府依托农民画、葫芦艺术、刺绣、木卡姆四张名片,积极引导农民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农文旅深度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四张名片之:木卡姆
4月22日,在伊州区回城乡木卡姆研学馆,今年40岁的依米提·买买提正在制作乐器,他是哈密木卡姆和哈密热瓦普制作技术的传承人。从26岁开始学习民族乐器制作,如今他可以制作21种民族乐器。
2014年,依米提投资创建了回城乡木卡姆研学馆,他告诉记者,哈密十二木卡姆是由哈密各乡村的民间歌曲汇集而成,创办研学馆的初衷也是想将木卡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下去。依米提说:“现在回城乡的木卡姆传承人都特别忙,要给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表演。”
四张名片之:葫芦艺术
回城乡有着悠久的葫芦种植历史,村民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做成葫芦器皿,同时通过浮雕、镂空、电烙等工艺,将葫芦制作成更加精美的工艺品,也成了回城乡的一张旅游名片。
走进回城乡葫芦农民画研学馆,架子上摆满了各种造型的葫芦工艺品,有些葫芦还上了颜色,各种图案惟妙惟肖。为了让葫芦艺术制作方法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帮助葫芦艺术爱好者增收,研学馆定期举办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120多人。
回城乡葫芦农民画研学馆销售经理艾尼·买尔孜说:“2021年,线上线下共销售200多个葫芦工艺品,营业额30多万元。目前,我们为十几个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月收入3000—5000元。”
四张名片之:刺绣
维吾尔族传统刺绣是一种美化服饰的传统手工艺,是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最主要、最普遍的装饰手法,以其纷繁复杂的款式和精巧的刺绣而独具魅力。
在回城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回城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刺绣培训,绣娘队伍不断壮大,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哈密阿加汗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阿加汗·赛买提是第7代哈密刺绣传承人及国家级刺绣传承人,截至目前,她培养出了1800多名学徒。如今,公司的年销售额在180万元左右,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绣娘通过刺绣增收。
该公司总经理买合木提·买买提说:“游客特别喜欢我们的刺绣产品,大到壁挂、挂毯,小到手包、挎包、挂件,都让游客爱不释手。”
四张名片之:农民画
回城乡农民的农民画作品。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滕兴摄
回城乡向来是人文荟萃之地,这里的农民热爱绘画,有在家居上画装饰画的传统。为鼓励更多农民参与绘画创作,形成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回城乡多次开设农民绘画学习班,培养出了100多名优秀的农民画家,创作出许多反映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民族团结及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作品。
回城乡文体广电旅游服务中心主任米娜瓦尔·阿布都说:“从2002年开始,我们每年都要举办农民画展,并邀请专业教师开设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培训300多人。”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如今,美丽和谐的阿勒屯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