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视听

春到人间草木知

发布时间: 2022年02月11日 09:32:43    来源:阿克苏日报

张惜妍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单就一个春字,春天的气息已扑面而来。

立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气,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天暖了,日子长了,不能再日日游玩闲逛,俗语“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勤劳的人们过完新年,便开始新一年的劳动工作。

立春亦称 “打春”,“打春”比立春更生动活泼,也更能体现这个节气的民俗特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民俗节序,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杜甫《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里的生菜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则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

今年立春正好是春节大年初四,其实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含义,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非常隆重的民俗节日。时至今日,曾经繁盛千年的立春庆典,虽然在一些地区还有保留或恢复,但只能作为历史隧道中的遗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渐行渐远,只有在追溯传统时才能引起我们的精神共鸣。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岁交春》中,记述了他的故乡高邮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穷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约五六寸尺许,涂了颜色,有的还有一个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时,用唢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点赏钱。推而广之,大约江南送春牛仪式都差不多。我在家乡没有见过。

如今,新疆还没有从冬天的景象中走出去。我一边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待客的各式菜品,一边抬头看窗外的风景。一年又一年,窗外的河水静静流淌,屋里的日子细水长流。疫情困扰中的艰难一年终于过去,这一年,很多人像被困在了生活的循环中,有时候好像有一千个理由让人想放弃理想放弃生活,但是醒来看到第一缕晨光,总能找到一个理由满血复活。我们经历了伤痛,学会了坚强和乐观,回过头再去看那些悲喜,心情变得淡然。

难得有这样安详的早晨,眼见着太阳升起来,目光所及一片灿烂金黄,一直平铺到雪山脚下、融入蓝天深处,白杨矗立两岸,河水无声流过河谷。人间烟火、日升日落、大地和天空,沉默地提供恒久的能量。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今年立春喜逢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张艺谋导演以“简约、安全、精彩”的创作原则,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运动健康,向世界奉献浪漫、唯美、温暖、精彩的盛会,带着立春的好兆头“一起向未来”。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心里种一棵树,让它按照自己的节奏与秩序,生根发芽,带来花朵与果实。

责任编辑:早热古丽 黄镜潼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