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年07月19日 09:47:07 来源:苹果红了/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站在217国道边
远眺天山神秘大峡谷
只见一面赫红色的山体
高高耸立、直插云霄
景色动人心魄
而背后的种种传说
更是为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如今
该景区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成为国内网红公路——独库公路上
一颗璀璨的明珠
正在发出夺目的光芒
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秘和参观
在玉女泉附近,是大峡谷中的历史文化瑰宝——阿艾石窟。
通往这座石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悬挂在一面30多米高的峭壁上,是后人修建来用于研究石窟的软梯,许多勇者从谷底沿悬梯爬到石窟所在的半山腰上,以显示他们的勇气和强健;另外一条在石窟另一侧的峭壁上,是新疆天山神秘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凿的一条便捷通道,建有护栏,供游客拾级而上观摩石窟。
发现阿艾石窟的,是库车市阿格乡牧羊人吐地·阿孜。这位青年常年以牧羊为业,踏遍了库车北部的天山区域。为了打发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他顺便采些中草药。
天山区域中草药资源丰富,有甘草、柴胡、麻黄草、党参、牛蒡等,不但生长在库车河两岸,也生长在背阴的山谷中。
1999年5月下旬的一天,吐地·阿孜放羊时发现山岩上有几株草药,但山太陡,几乎是90度的角。
俗话说,“跟着羊上山,随着牛下河”,牧羊人一般都身手矫健。吐地·阿孜在崎岖的山道间跋涉跳跃,灵巧得如同草原上强壮的羚羊。
当他攀上3.5米高的红色砂岩时,发现坡上有一个坍塌的小洞,黑黝黝的,往外透着凉气。
“是宝藏?还是什么?”胆大的吐地·阿孜爬到近前,借着透进去的微光,发现里面的墙壁是白色的,上面有一些彩色的画。
“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是什么人在这里画的呢?”吐地·阿孜疑惑着,用手将洞口扒大了一些,发现洞里五彩斑斓,遗落着不少不知什么朝代的物品。
吐地·阿孜知道自己发现了宝藏。宝藏属于国家,吐地·阿孜没有丝毫犹豫,报告了当地政府。
被封闭了一千多年的阿艾石窟,由此呈现在世人面前。
阿艾石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是库车地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石窟。
石窟长4.6米,宽3.5米,面积约16平方米。除底部因潮湿部分脱落外,残存有约15平方米的精美佛教壁画,壁画人物形象端庄华贵,色彩鲜艳绚丽,线条流利道劲,是典型的唐代中原绘画风格。石窟正面所绘“西方净土变”至今保存完好,主题部分内容为观无量寿经变,中央的主题造像为无量寿像,两侧为各类菩萨和众多闻法天人,上部绘有悬浮空中的“不鼓自鸣”乐器,下部绘有使乐、楼台亭榭、动植物、几何装饰图案等。更为珍贵的是,许多佛像旁边还保留着清晰的墨迹榜题,书写着某佛供养人的姓名,如申令光、寇俊男、寇廷俊及彭、梁、赵等中原汉人姓氏,字体苍劲。
左右两侧条幅绘有“十六观”,画像旁有汉文标题及汉、龟兹文题记23处,是盛唐中期的作品。在古西域地区数百座石窟中绝无仅有,被誉为“西域汉文化形象博物馆”。
霞雾中的群山层峦尽染,掩映在群峰中的石窟与峡谷中的潺潺流水遥相呼应,可以想象石窟建成初时的富丽堂皇和佛教隆盛时期与梵音相谐的往昔。
为什么要在如此险峻的地方开凿这个石窟?是谁开凿的呢?
一种说法是盛唐的士兵和僧侣为祈求安宁而建造的。
自西汉中央政府开始经营西域以来,汉军在西域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军事力量,汉宣帝于乌垒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唐朝政权建立后,公元675年,唐军平息了龟兹与吐蕃的叛乱,为了西域的长治久安,唐军将西域的权力中心于676年迁往龟兹,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下置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并与吐蕃反复争夺对西域的经营权,大量的汉军驻戍西域。武则天长寿年间,龟兹屯兵达到3万人,成为天山以南包括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的中心。
当时西突厥部落的一支突骑施在七世纪中期非常强大,起初游牧于今阿勒泰至博尔塔拉一带,后进入伊犁。他曾设置了20多个都督,每个都督统兵7000人,他的儿子继位后,一场牵扯面较广的内乱发生了,波及南疆。
龟兹石窟研究所研究员陈世良认为,人们在战乱惊慌之余开始祈求上苍,于是,一些士兵、老百姓及随军僧人为祈求安宁而在峡谷中的崖壁上凿岩建窟。
另一种说法则是开矿、耕种、冶铁人员建造的。
根据史料记载,库车作为丝路北道上最重要的独立的文化中心之一,一直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活跃的中转和传递站点,而这个文化区从现存的种种迹象上看,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古城库车本身的范围。从散建在其周围的各个古城均能够得到证实,在这些地方的山上有许多被后来的当地人称为“蒙唯”的建筑群落,它们基本上都是石窟寺和僧房。而这些建筑有可能就是一千五百年前建造的。
库车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之一,佛教十分发达。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在现在的阿艾古城或附近居住着许多人,他们过着随遇而安的平静生活,开矿、耕种、冶铁,还有附近驻军及随军家属、随军僧人。由于库车复杂的历史原因和饱经沧桑的命运,使其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向。北方游牧部落的掠杀对于居住在绿洲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威胁,绿洲和草原之间因为生存利益而进行的争斗,必将打乱彼此的生活秩序,并因此而对立。也许,正是这种不安定,使得人们渴望受到保护的心态很自然地在宗教方面反映了出来。
龟兹石窟研究所研究员霍旭初说,这种对神的请求是人心所向,为此,人们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崖壁上开凿了石窟,是情理之中的。
古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之用。”从阿艾古城遗留的残墙断壁和附近的矿渣足以说明,这里曾经繁华和有过相当规模的冶炼技术。这些自然资源不但为洞窟的开凿提供了社会物质条件,锐利的开凿工具还壮大了宗教信仰的群体。
从阿艾石窟的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库车北部库车河谷内,而库车河一直是龟兹的铁和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通往天山以北的要道,其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沿库车河上溯有多处唐朝时为防范北方的入侵而修建的戍堡,阿艾古城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居住着相当数量采矿冶铁的工匠和守关驻防的官兵,阿艾石窟很可能就是为他们而开凿的。
阿艾石窟发现后,非但没有解开历史的疑团,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疑问与猜想,从其构造上来看,它只是一个佛堂性质的洞窟,有佛窟就应该有僧侣,附近就应该有僧房,但目前只发现了这一个独立的佛窟。在龟兹的其他地方,至少都是三个以上洞窟,这里为什么只开凿了一个洞窟?人们去顶礼膜拜佛祖的时候又是怎样进入洞窟的?在它的外面是否建有木梯、绳梯、栈道、廊檐等相应的建筑设施?阿艾石窟与当时沿库车河修建的各种建筑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这些都尚未可知。
雄伟迷人的天山神秘大峡谷,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源源不断地前来。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为天山神秘大峡谷书写了“天山神秘大峡谷”的门匾。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张庆黎到天山神秘大峡谷指导,将它称之为“神州第一谷”。
泰国诗琳通公主曾莅临天山神秘大峡谷参观访问,游览过后欣然题词:“地质奇观”,随后,许多东南亚的客人不期而至。
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来到天山神秘大峡谷挥毫泼墨、写生作画、题诗习文、摄影留念,留下了不少墨宝,让天山神秘大峡谷声名远播,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峡谷。
近年来,库车市在天山神秘大峡谷景区内新修了栈道、客栈,扩建了停车场,增加了灯光照明设施,为大峡谷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游客纷至沓来,天山神秘大峡谷的不解之谜也越来越多。在大峡谷旁边,还有一条下峡谷,长达4公里左右,河谷低洼,山势奇伟,虽没有大峡谷的狭窄和清凉,但景色更加绮丽。还有人在河对岸发现了不少景色迷人的峡谷,虽然与天山神秘大峡谷不可比拟,但也独具特色。
峡谷周围区域,不但潜藏着不少峡谷,还有不少珍宝。在大峡谷后山,有的游客捡到了玉石,青白之色,透亮晶莹;有的游客捡到了水晶苗子和宝石苗子,一颗达几十公斤;有的游客在峡谷前的库车河里捡到奇石,通体或乌青,或赫红,有石包石,有石抱石,图案精美;还有的游客捡到了西藏阿里才有的红宝石苗子……
峡谷不远处的峭壁断裂处有一段红色的山梁,眯眼一看,那山梁恰似位孕妇,安详地躺在河边,温柔的纤手抚摸着腹部,深邃的双目流露着期盼……
最神秘的,当属天山神秘大峡谷内的“神犬”处,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不像人和动物发出的声响,而距谷口400米的“千佛洞”处,静下心来,也可以听到时有时无的敲击声以及有人走近的声响,可是仔细观察,周围却什么都没有。每到晚上,住宿在这里的人会听到兵戈声、厮杀声、哭声、战马声、狮吼声……几十甚至上百种声响敲击着人的耳膜。
“风,肯定是风的作用。”有人这样猜测。然而没有风的时候,峡谷里依然有这些声音。许多专家、学者来到峡谷,考察之后依然说不出答案。于是,国内外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来到天山神秘大峡谷,想自己找出这个谜题的答案。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答案会跃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