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新疆④丨喀什古城的巨型铜壶出自他家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7日 13:30:01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我喜欢听铁锤敲打铜皮的声音,失眠的时候听这个声音就会睡着,而且睡得特别好。”21岁的阿布都克尤木·艾力腼腆地笑着说。
阿布都克尤木和哥哥阿卜杜热伊木·艾力是喀什铜器第六代传承人,他们自小便跟着爷爷和爸爸学习制作铜器。
5月23日下午,阿布都克尤木坐在位于喀什古城景区的店铺门口,给一个咖啡杯固定手柄,铁锤小心地敲着铜杯边缘,防止碰到已经雕刻好的花纹,“这是我们的新品,上了颜色非常漂亮,顾客很喜欢!”
店铺门口挂着一张拍摄于14年前的照片,在父亲的铜器作坊前,7岁的阿布都克尤木与爷爷、父亲、哥哥、弟弟以及父亲的几个学徒同框,成为珍贵的回忆。景区里的店铺以销售产品为主,生产作坊搬到了景区外,因为景区里人流量大,他们担心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会伤到游客。
“哥哥大我两岁,父亲会多教他一些,我跟在旁边帮忙,10岁以后才真正开始学手艺。”阿布都克尤木说。
父亲去世得早,却把手艺完整地留给了他们。切料、造型、淬火、抛光、刻纹、打磨……这些手艺哥俩早已炉火纯青,店里摆放的绝大部分产品都出自他们之手,哥俩甚至可以只听顾客描述,就制作出顾客喜欢的样式。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伴随着阿布都克尤木的童年,并带着他找到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以前,我没有想过继承这门手艺,后来越做越喜欢,就决定一直做下去。”阿布都克尤木说。
吸引阿布都克尤木成为一位“守艺人”的是作为一名匠人的自豪感。每当看着寻常的铜片在自己手中被雕琢敲打成精美的艺术品,他就很高兴。
“就算是最小的铜器,不砸上几百锤都是达不到要求的。”阿布都克尤木说,“我做过其他生意,后来发现还是父亲留下的手艺更适合我。”
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也给了阿布都克尤木坚持下去的信心。喀什古城景区越变越美、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传统手艺在这里焕发出新光彩,60多家店铺传承着传统技艺,其中40多家挂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店铺标识牌。
过去,哥俩制作的铜器大部分卖往新疆各地的餐饮店,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零售额占据他们收入的绝大部分。他们也紧跟市场需求,制作沙漠咖啡炉等新产品,把铜器及铜器制作过程拍出来发在短视频平台上,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前四月,哥俩收入已近20万元。
“喀什古城景区门口有一个巨型铜壶,那个就是我们家制作的,最近我们还接了不少同行的订单,老手艺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阿布都克尤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