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脉润千畴 滴水生万金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6日 15:53:1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5月9日,新疆水网再添新“拼图”——塔城地区白杨河引水工程正式通水运行。对于边境县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而言,这项年调水量6750万立方米的引水工程投运,形成水源互济、多源互补的供水网络,将重点服务和丰工业园区、沙吉海片区企业用水,为当地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提供坚实的水支撑。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纵横交错的水脉翕张,重塑着这片干旱区的经济版图。近年来,新疆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增水”文章,在水网建设、灌区改造、节水增效等方面,蹚出了一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径。
织密水网强筋骨
5月,昆仑山深处海拔2000多米的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一片火热,大型挖掘机在峡谷间忙碌不停。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节水工程之一,该工程建成后,将形成5.36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每年向下游输送灌溉用水8.34亿立方米,覆盖玉龙喀什河下游160万亩农田。生态输水还将改善和田地区常年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影响的生态环境。
天山南北,一个个重大水利工程拔地而起,破解着新疆结构性缺水困局。自治区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处处长黄红建介绍,近年来,新疆以国家水网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跨流域、跨区域重大水利工程,着力构建“南北互济、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网络。“十四五”期间,已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33.71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85亿元,其中续建水利项目122个,投资额235亿元,新建水利项目351个,投资额151亿元。截至4月底,续建水利项目复工率100%,新建水利项目开工率达52.14%。
紧锣密鼓开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增加就业岗位等重要作用。密织的水网,更以“硬核实力”构建起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安全屏障。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统计,有着“新疆三峡”之称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2021年全面建成,至2024年累计供应灌溉用水315.77亿立方米,灌溉耕地面积增加至1100万亩;累计发电63.51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可供220万居民家庭一年用电。同时,工程投运使下游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每年可减少叶尔羌河下游灌区和塔里木河干流约1000万人次的防洪投入,减少经济损失近亿元。
从“大国重器”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实现工程建设全周期智能化管控,到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库相继建成投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区域水网体系加快形成。近两年,全区年供水能力持续超600亿立方米,正在提速建设的4项重大蓄水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库容30亿立方米;37座中小型水库已下闸蓄水10座,工程全部建成后可新增库容5.74亿立方米,现代水网建设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水动能”。
重塑灌区焕新生
“我这3500多亩地7天时间就浇完了,又快又节水。”近日,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种粮大户马军刚结束自家农田的春灌,每秒5.7立方米流量的河水,沿着田间渠系以滴灌方式浸润农田,根据土壤墒情随时调节的出水量和灌溉速度,让农田喝上“及时水”。
2023年以来,头屯河流域水利管理中心积极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头屯河水库、灯笼渠引水枢纽和头屯河引水枢纽均通过自治区标准化达标验收,建设智能测控闸门3座,灌溉面积40余万亩。头屯河流域水利管理中心水资源科科长宋彦忠介绍,该中心通过“两库联调”将去年秋季汛期洪水资源转化为春灌储备水源,4月20日启动春灌工作以来,至4月底头屯河引水灌溉已达242万立方米,有效缓解春季河水来水量小、沿线农业灌溉和工业、城市生活需水量大等突出矛盾。
回望历史,新疆灌溉面积从1955年的2700余万亩,发展到2024年的9520余万亩,粮食亩产从1955年的不足一百公斤,到如今粮食平均亩产、播种面积增量双双跃居全国第一,崛起的“西部粮仓”背后,每滴水都承载起增收希望。
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水电处处长张昀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区实施91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1年的0.571提升至2024年的0.587,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惠泽万顷良田,助力新疆粮食增产丰收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全国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建设灌区昌吉市三屯河灌区,目前已实现从源头到田间精准测控,极大提升工程安全实时监控、灌区旱涝灾害监测、水量调度及灌区服务。精准化、智能化的水费计收实现配水到户、计量到户、按方收费、收费到户,同时水费杠杆作用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
从三屯河灌区、大河沿子灌区数字孪生建设精准调控农业用水,到开都—孔雀河、头屯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动态推演供水调度,新疆“1+2+3+N”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以科技赋能实现水利管理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跃升。今年截至5月10日,全疆农业累计供水83.44亿立方米,灌溉9168.42万亩次,比去年同期多灌782.47万亩次。
节约集约增效益
春灌期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的办公楼深夜时分依旧灯火通明,水量调度管理处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塔河源流、干流来水信息、54座大中型水库蓄水和地方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灌区需水情况,工作人员根据水文数据和流域各地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动态调整春灌供水方案,优化调度措施,确保每一方水都做到应引尽引、应灌尽灌、应保尽保。
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抓住流域来水偏丰的有利时机,坚持水资源系统调配和高效利用,构建全口径水资源配置计划,2024年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实现“四多三增两稳一少”,即对比2021年,总量多供57亿立方米、农田多灌0.62亿亩次、水库多蓄3.5亿立方米、生态多补13.3亿立方米,粮食种植面积增长约392万亩、产量增产约44亿斤、胡杨林淹灌面积增加189万亩,博斯腾湖稳定在Ⅲ类水质、台特玛湖稳定在适宜面积,地下水少采21亿立方米。
活水畅流,释放经济动能。从“九龙治水”到“一网统管”,新疆构建的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疆上下共同努力,让每一滴水都奔赴最有价值的地方。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推进节水技术改造、提升污水回用率,写下工业领域节水增效“高分答卷”;在博斯腾湖畔,“山水林田湖草沙”共生的生态廊道车流如织,“五一”假期再度刷新全域旅游创收纪录;在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探索实施大学城再生水供水工程,中水回用为四所高校绿化“解渴”,向城市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1.8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23.19立方米,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呈现绿色低碳的鲜明底色。从保障基本民生的“生命之水”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之水”,新疆正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笔,勾勒现代化水网体系的壮丽画卷,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坚强的水支撑、水保障。
■絮言点经
做好破解新疆缺水困局大文章
康颢严
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面积仅占8.7%的绿洲,集中着九成以上的耕地、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水之于新疆,弥足珍贵。2022年,自治区党委对水利工作提出明确战略定位,“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成为全区上下共识。
事实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馈赠了新疆这片土地丰富的冰川资源。因此,新疆并非绝对性缺水,而是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调控有力的水利网成为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关键之一。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十张网”,其中就包括调控有力的水利网;自治区先后出台多项“水规划”,明确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工程体系。
高质量水利网建设蓝图,需“大动脉+毛细血管”并行推进。过去3年里,新疆水利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9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6%以上。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年增供水量相当于100个西湖,库尔干水利枢纽蓄存帕米尔高原的融雪水提升灌区灌溉保证率近一倍,阿勒泰地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护航地区农业总产值增速排名全疆第一……新疆以水网工程建设一步步破解区域性、季节性缺水困局。
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需“开源”与“节流”并举。新疆把握“节水是关键”的治水思路,持续深化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效节水技术,从源头到末端生产生活生态的方方面面,以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7000余万亩,占耕地面积七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间降低27%;生态补水从大水漓漫转为科学高效的精准轮灌,“精打细算用好每一滴水”正一步步落在实处。
水资源高效利用绝非单纯技术命题,而是涵盖认知革命、制度重构、技术迭代的系统工程。新疆不断扩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生态红利证明,这份治水答卷,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