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新疆

吐鲁番:文旅融合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0日 10:10:48    来源: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若说大美新疆是写满传奇的立体诗篇,那吐鲁番便是最炽烈的惊叹号。

  葡萄沟的千年藤架下,流淌着甜蜜时光;库木塔格的连绵沙丘间,回荡着驼队铃声;交河故城的生土遗址中,记录着历史的风云激荡;坎儿井的幽长暗渠里,闪耀着地下万里长城的智慧光芒;火焰山的赭红岩脉上,写满了《西游记》的奇幻传说;柏孜克里克石窟的残存壁画,隐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密码;艾丁湖的鸟舞翩迁,跃动着生态和谐的动人音符……这就是吐鲁番,一个被誉为“丝路明珠 葡萄圣城”的地方。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风光,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近年来,吐鲁番市锚定“文旅兴市”战略,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成功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一幅绚丽多彩的“诗与远方”新画卷徐徐展开。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我们有着清晰的目标——将吐鲁番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独特的自然景观,就是我们的底气。”吐鲁番市文体广旅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勇的坚定话语,道出了这座城市的文旅融合发展雄心。

  吐鲁番坐拥众多世界级文化遗产——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见证了丝绸之路昔日的辉煌,历经千年岁月洗礼,至今仍巍峨屹立,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繁荣;坎儿井作为伟大的水利工程,凝聚着吐鲁番人民的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吐鲁番市秉持“处处是文旅元素、处处是文旅空间”的理念,立志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疆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和全疆旅游集散地。

  为推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走向世界舞台,吐鲁番正用现代科技激活沉睡的文明基因。一方面引入先进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对交河故城的建筑结构等进行科学修复;另一方面创新展示方式,深挖文化内涵,让游客能够更直观深入地感受其历史文化价值。以交河故城为例,景区推出的“夜游交河”项目,以“遗产+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让沉睡千年的历史文化“活”了起来。

  北京游客祝唯慵去年游览过交河故城,今年又来体验升级版“夜游交河”项目。说起游览时的场景,他难掩激动。“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交河故城上,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生动的讲解与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让我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这种沉浸式体验太震撼了!”

  优质的旅游体验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自2024年自治区旅发大会召开以来,吐鲁番市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多条通往景区的道路,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民宿,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如今,从机场、车站到各个景区,清晰明了的交通指示牌随处可见,道路平坦宽敞、四通八达。住宿方面,既有高端豪华的星级酒店,也有充满民俗风情的特色民宿,多样化的选择全方位提升了吐鲁番市的旅游服务品质,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唯有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才能让旅游活力持续迸发。近年来,吐鲁番市以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串联全季旅游的全新路径,让这座城市的魅力在四季流转中持续绽放。

  从年初的“新疆第一春 花开吐鲁番”杏花季开始,吐鲁番便开启了一场全年不间断的文旅盛宴。在杏花绽放的时节,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欢快的麦西来甫舞蹈、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曲,让游客沉浸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之中;烤全羊、馕坑肉、葡萄美酒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满足游客的味蕾。这些活动全方位释放“新疆第一春”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2024年,吐鲁番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201.67万人次,同比增长21.82%,游客总花费250.22亿元,同比增长23.38%。这一数据不仅见证了“季节游”的强劲势头,更彰显了吐鲁番文旅产业“全季游”的跨越式发展。

  “吐鲁番的旅游活力是持续且多元的,我们通过举办各类特色节庆活动,以及不断创新旅游新业态,让游客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都能有新鲜的旅游体验。”杨勇道出了吐鲁番旅游持续火热的秘诀。

  除了节庆赛事活动的推陈出新,吐鲁番市还积极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大力创新文旅业态。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研学游、旅拍、旅居和康养等新业态应运而生。近年来,吐鲁番立足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景区特色,精准把握市场需求,精心打造出一系列特色旅游品牌。

  4月5日,吐鲁番雅尔湖石窟和胜金口石窟正式首次向公众开放,标志着新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迈出新步伐。这两处石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瑰宝,让人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研学游方面,吐鲁番依托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非遗资源,推出亲子研学游、文化遗产游等项目。葡萄沟景区打造“非遗+研学”融合新模式,开设桑皮纸制作、土陶技艺等非遗体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月16日,来自库尔勒市巴州石油第一中学的四年级学生脱雪伊在参加完交河故城研学活动后,兴奋地分享:“通过实地参观,我对古代城市的建筑布局、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次研学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觉特别有意思!”

  持续释放旅游活力

  旅游市场的健康有序,是文旅产业行稳致远、持续繁荣的根基。在推动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吐鲁番市始终将旅游市场监管置于关键位置,以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打造安心、舒心的旅游体验。

  曾经,旅游景区“三难一不畅”问题,成为影响游客体验的痛点。对此,吐鲁番市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涵盖旅游厕所、停车场、加油加气充电综合服务站、通信基站等设施建设项目。2024年以来,吐鲁番在各景区新增标准化旅游厕所30余座,这些厕所不仅干净整洁,还配备了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等,满足不同游客群体需求;扩建和新建停车场15个,新增停车位超2000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加强通信基站建设,景区内网络覆盖率提升至98%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从细节处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为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筑牢硬件根基。

  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近年来,吐鲁番市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针对导游、酒店服务人员、餐饮从业人员等不同岗位,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授课、组织实地观摩学习、开展技能竞赛等多样化形式,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

  4月7日,湖北游客杨诗羽在参观完胜金口石窟后,对导游的服务赞不绝口:“导游特别专业,对石窟内壁画的讲解不仅详细,还会根据我们的兴趣点进行拓展,让我对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吐鲁番市推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18条措施,大力推行“微笑服务”“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等制度,让广大游客在吐鲁番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顺畅、游得开心,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服务口碑。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吐鲁番市文体广旅局联合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开展常态化市场巡查。在旅游旺季,执法人员增加巡查频次,重点对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购物场所进行检查。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游客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快速处理。

  “我们始终把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旅游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让游客放心消费,才能赢得游客的信任,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杨勇说。

  如今的吐鲁番,正以文旅融合为画笔,在广袤的大地上绘就着更加绚丽多彩的诗与远方新画卷,向着更高质量的文旅发展目标奋勇前行。

  杨勇表示,未来,吐鲁番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潜力,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擦亮“丝路明珠 葡萄圣城”的靓丽名片。

游客在葡萄沟风景区参观游览。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游人如织。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游客在吐鲁番博物馆参观巨犀化石。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新疆第一春,花开吐鲁番”2025吐鲁番杏花季期间,游客在托克逊县夏镇南湖村杏花园赏花。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夜游交河”实景演出在交河故城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阿地力·阿力米提 摄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