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文旅产业活力迸发
绘就“金山银水”融合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3日 09:58:36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勒泰市野卡峡滑雪场
在祖国西北边陲,阿勒泰地区正以文旅融合为笔、以民族团结为墨,在广袤大地上勾勒着一幅绚丽多彩的发展画卷。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立足资源禀赋,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
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
阿勒泰地区风景壮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8大旅游主类,旅游资源单体724个,其中不乏喀纳斯湖、可可托海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同时,这里冰雪资源堪称世界量级,为冰雪旅游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作为作家李娟笔下《遥远的向日葵地》《阿勒泰的角落》的灵感源地,阿勒泰地区正将《我的阿勒泰》文学IP转化为文旅吸引力——书中描绘的游牧生活、戈壁牧场、当地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成为文旅产品开发的独特文化符号,为文旅融合注入诗意底色。加之国家级非遗6项、自治区级非遗42项、地区级非遗175项的多元文化积淀,共同构成“自然奇观+冰雪胜境+文学意境+非遗魅力”的四维融合基底,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深厚根基。
在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阿勒泰地区多举措并行,成效显著。规划引领方面,先后制定14项旅游发展规划,构建起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401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7.59%;游客花费354.25亿元,同比增长29.04%,旅游产业有力带动了基础设施改善与民生事业发展,夯实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品牌创建与区域合作方面,成功创建55家A级旅游景区,打造多个国家及自治区级旅游品牌,借助援疆省市和口岸优势,开行多趟旅游援疆专列与包机,组织跨境旅游,吉木乃口岸进出境人数大幅增长,有力提升了阿勒泰地区旅游知名度,成为各民族交流的“会客厅”。
“额河第一村”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
文旅产品创作同样亮点频出。创编的红色舞剧《可可托海的记忆》等文艺精品深受欢迎,举办《我的阿勒泰》——感受非遗魅力传承非遗文化、新年社火活动等民俗文化活动。开发“小花帽”“毛皮滑雪板”“河狸宝宝”等文创产品,推动“毛皮滑雪”“宝石嵌画”“转场习俗(哈萨克族转场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自治区级名录。2025年2月28日至3月7日,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开展直播、录播、专场文艺演出和“阿勒泰地区非遗传承人进高校”等风雅阿勒泰“冰雪+文旅”系列活动20余场次,线上线下惠及33.4万余人次。同时,借助“我的阿勒泰”热度,推出“跟着影视去旅行”特色线路,打造影视剧网红打卡点,开展“我的阿勒泰”旷野音乐会、“与辉同行”阅山河新疆(阿勒泰)专场活动等,“我的阿勒泰”全网浏览量达140亿人次,打造“百年老屋”“塔拉特村夜游”等主题性、特色类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符号”向“旅游吸引物”转化,阿勒泰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文旅融合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依托民俗和自然资源,当地鼓励农牧民开办民宿、农家乐等,5000余名农牧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美丽乡村成为旅游新名片。在文化活动开展上,打造众多文化品牌,出台优惠政策,构建全年不间断节庆活动体系,2024年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次,线上线下惠及群众380万余人次,让各族群众在文化盛宴中增进情感交流。
喀纳斯湖
如今的阿勒泰,文旅融合正不断迈向深入,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随着各项举措的逐步落实,阿勒泰地区文旅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书写出民族团结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崭新篇章,让“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的品牌更加熠熠生辉。
文图由阿勒泰地区文旅局提供 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