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民生丨再接再厉织厚“绿围脖”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06日 23:44:42 来源:石榴云/今日新疆
“锁边合龙”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如何巩固成果、拓展绿洲,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新疆防沙治沙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代立/文
去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成功合龙,这一绿色奇迹让我们防沙治沙的底气更足、干劲更强。今年,如何再接再厉从“锁边”转向“扩绿”,巩固防沙治沙绿色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期,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在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调研时强调,要把巩固拓展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研究谋划,周密组织实施,集中精力完成扩边目标任务,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围脖”更加厚实。
织厚“绿围脖”,就要拓展绿色防护带宽度。2025年,新疆继续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治理,以“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计划全年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面积844万亩。这就要在现有绿色屏障的基础上增绿扩绿,加粗生态“线条”,着墨治沙“区块”,把“田字格”铺展开去,把林果基地的触角延伸进去,把光伏治沙的“蓝色瀚海”覆盖过去,以绿色版图压缩沙漠版图。这既是扩绿提效的精准体现,也是巩固防沙治沙基本盘的需要。锁住黄龙,需要绿色“乾坤圈”,更需要韧性十足的绿色网,有了这些,不愁黄龙在人类面前不服服帖帖。
织厚“绿围脖”,就要提升治沙模式创新度。打赢防沙治沙持久战、拉锯战,一靠播绿者众志成城、定力如磐,二靠治沙模式不断创新、精准施治。无论是尉犁县推进“工程+生物+沙产业”治沙模式,还是若羌县首次采用“间隔治沙”创新治理模式,还是和田地区启动“农民+合作社+企业”的协同治沙模式,因地制宜提升防沙治沙质效,已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治沙“法宝”,不仅能“锁得住”,更要“扩得开”;不仅要“绿成环” ,更要“绿成海”,让生态治理成果可持续,做新做实“植”此青绿文章。
织厚“绿围脖”,就要强化绿色产业融合度。“绿围脖”变成“金围脖”,需要千方百计延拓“沙产业+”链条,让绿色产业更丰富、更具容量,合力破解“绿富同兴”治沙密码。沙中药材就是致富宝,沙漠果林就是摇钱树,沙漠旅游就是金饭碗。民丰县、于田县等地试种中药材,以“林药间作”新模式,加速“黄沙”变“金沙”,让治沙之苦凝结为产业之甜,让绿色产业长出生态效益、市场效益、民生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和沙漠治理双赢共惠。
从“锁边”到“扩绿”,是新疆防沙治沙积大胜为常胜、由线入面的纵深探进,这就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愚公移山之志、滚石上山之力,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确保实现扩绿有力、兴绿有方、护绿有效,努力打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工程、优质工程、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