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新疆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18日 10:20:16    来源:新疆日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解决影响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深层次问题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经济建设

  在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迈向现代化过程中增进共同性。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在经济交往中遵循共同的规则。要积极引导全疆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特别是要从交通建设、制度规则、市场理念、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促进新疆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利益是把共同体成员维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要通过积极搭建创造各族人民经济交往合作的平台和条件,推动南北疆、新疆与其他省份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领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经济建设,就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政治建设

  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对增进共同性的导向作用。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及时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

  强化政治认同。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政治属性更为凸显,政治认同极为重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历史客观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化政治认同,在稳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在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过程中,强化各族群众对国家的感知和认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进一步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民族分裂主义威胁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是维护国家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大敌。要深刻认识新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在政治建设中时刻绷紧反分裂斗争这根弦,加强党的领导,发扬斗争精神,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把开展反恐反分裂斗争与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结合起来,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在政治建设中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文化建设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

  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以文化润疆的实施为契机和载体,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将显性与隐性的方式方法相结合,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呈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各族群众发展能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和工具。要积极营造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条件和环境,为提高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创造机会和平台。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享的历史记忆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资源,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人财物投入,办好线上和线下展览,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充分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要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引导各族群众提升思想观念现代化水平,培养健康精神情趣,按照现代文明社会规范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社会建设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

  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要加强新疆与国内其他省份的产业合作、人员往来,鼓励和引导新疆群众到国内其他省份就业,鼓励和支持国内其他省份人口到新疆创业、居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使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社会建设增进各族群众的国家认同。社会建设涉及各族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要通过加强社会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参与增进认同。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各族群众等各方力量的协同治理作用,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增强对国家各项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认知、认同,并促进各族群众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生态文明建设

  良好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息息相关。

  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增进各族群众的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带动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上来。进入新时代,各族群众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美丽乡村和城市环境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找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新疆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生态环境也极为脆弱,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新疆党的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要发挥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在各项事业中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在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领导力与社会整合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在新时代我们更要继续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和社会整合力,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在党员领导干部培养锻炼中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内部巡视、政绩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执笔: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民族宗教理论教研部 高进)  据《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