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为让护理更有效、患者更舒适 护士们化身“发明家”

走进白衣天使的妙想世界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2日 10:08:37    来源:阿克苏日报

  文/图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智萍

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韩雄正在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

  打针、抽血、输液……护士们的日常工作常被定格在这些画面中。然而,在临床一线,她们不仅是白衣天使,更是隐藏的创新先锋。凭借对工作的敏锐洞察和对患者的深切关怀,许多护士研制出精巧实用的发明,解决医疗护理难题,提升了医疗效率与患者就医体验。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走进地区部分医院,探寻这些发明背后的温暖故事。

  

  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干事尚伟伟(左一)和同事为患者讲解自我容量管理相关知识。

  急诊“智变”提效率

  “你好,我爱人突然肚子疼得厉害……”5月6日,急促的求助声在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分诊台前响起。护士迅速在电脑系统中输入患者相关信息,系统自动分析评估,确定患者就诊级别,不到3分钟,便完成了预检分诊。这套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是该院急诊科副护士长韩雄带领团队与医院信息科协作完成的。

  过去,患者到急诊科,护士手工录入信息,耗时长且易出错。2021年,看着急诊科排着长队焦急等待的患者,韩雄萌生了研发一套预检分诊系统的想法。尽管科室团队当时缺乏编程经验,但韩雄对大家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他带领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查阅资料、攻克难题,经过一年努力,成功研发出新系统。

  系统分三区四个级别,红区危急重症患者直接转入抢救室,黄区患者根据病情优先按序就诊,绿区患者则按挂号顺序就诊。如今,平均预检分诊时间缩短至2—3分钟,大大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此外,韩雄将护理电子病历植入医院系统,让护士摆脱手写记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照护中。

  “以前分诊台前总是排着很长的队,现在有了预检分诊系统,这种情况几乎很少出现,分诊又快又好,还可以自动汇总就诊数据,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该院护士代相甫说。

  韩雄还与科室团队改装了气管插管装置,通过查看插管颜色,便能精准判断患者生命体征,降低了并发症风险,并于2024年将此项技术申报专利。

  容量管理护健康

引流管背包:降低了引流管脱落等风险,方便护理。

  5月8日清晨,62岁的孙正英(化名)坐在桌前,打开微信,开始了每天的打卡任务。

  “我昨天喝了1000毫升的水,早上称的体重是58公斤……” 这些数据,孙正英一一发送给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之后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调整当天的饮食和用药。

  孙正英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以前对记录体重、饮食等情况并不在意,常因病情反复住进医院。在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项目的帮助下,她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还成了“打卡标兵”。

  这一项目的推动者是该院护理部干事尚伟伟。2021年,尚伟伟从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在老年医学科、胃肠外科等多个科室轮转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她深知患者缺乏自我管理知识是心衰反复的关键因素之一,2023年她指导心内二科护理团队开展了《个体化的容量管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项目。

  能否通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充分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尚伟伟挑选12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她建微信群推送健康知识,指导患者做好自我容量管理;出院后电话回访,要求患者每日上报体重、饮食等情况,进行一对一健康评估和指导。

  “以前,很多患者一周就得住院一次,成了医院‘常客’。但经过一段时间试验,通过数据对比后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好,有的患者几个月都没再入院。”尚伟伟欣慰地说。

  试验证明,容量管理能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钠水潴留,降低再住院率。如今,这已成为心内二科的特色护理项目。今年,尚伟伟又申报了《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食管癌患者营养状态变化轨及阶梯式管理策略研究》项目,希望通过精准、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术后“神器”暖人心

功能制腹带:采用医用弹力绷带与透气棉布结合,既保证固定效果又兼顾舒适性。

  5月10日,地区妇幼保健院妇科的病区走廊上,刚做完的腹腔镜手术的何女士背着一个小背包慢慢活动,背包通过小袋子固定着腹腔引流瓶。这个引流管背包,是该院护士为方便患者发明的。

  “做完腹腔镜手术,患者因病情需放置术后引流管,但是引流袋固定起来不方便,患者一旦下床活动,容易引发引流管移位、脱管等问题,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 地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护士辛雅琴说。

  如何有效固定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辛雅琴用自己的小包做参考,和护理团队一起集思广益,调整包的大小、包带长度和款式,设计了引流管背包这一术后康复的暖心“神器”,不仅携带方便,还降低了引流管脱落等风险,方便医护人员护理。

  同样,该院妇科护理团队研发的功能制腹带,也在术后康复中发挥了大作用。该院妇科护士杨莉介绍,一般妇科腹部手术后,要用腹带+沙袋进行加压包扎伤口,但沙袋易滑落,达不到加压效果,反复放置沙袋,易加重患者的疼痛。

  杨莉与护理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改良,在原有的腹带基础上增加布兜固定沙袋,腹带采用医用弹力绷带与透气棉布结合,既保证固定效果又兼顾舒适性。

  “我们希望通过功能制腹带,为患者提供更贴心的护理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杨莉说,看到患者们使用后疼痛减轻,恢复得更快,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