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以文润心 以文铸魂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01日 10:20:31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路

  从传统节日的共庆共乐到文化活动的遍地开花,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创新实践……阿克苏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发挥文化润心铸魂、凝聚人心的作用,引领各族群众在精神上紧紧相依、在行动上团结共进,绘就“同心掬得满庭芳”的美好画卷。

  厚植文化自信 讲好阿克苏故事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里,孩子们盯着全息投影屏惊呼,看龟兹乐舞从壁画中复活,反弹琵琶的飞天裙摆旋出漫天星斗;刀郎部落里,姑娘们的艾德莱斯长裙转成七彩旋风,小伙子们策马扬鞭上演速度与激情……一到节日,阿克苏就成了欢乐的海洋。

  走进库车民歌传承人尼沙汗·阿布都外力故居,人们不仅能看到中原汉式隔扇门窗上的“福”“寿”雕花和民族特色建筑的相融共生,还能坐在葡萄藤架下,赏一曲龟兹乐舞。

  “我们打‘飞的’来到库车,看了风景、吃了美食,还在古民居里欣赏了歌舞,这是最鲜活的‘丝路’体验。”4月29日,广东省佛山市游客蔡敏霞说,她没想到,库车的每一扇木门、每一缕琴声,都在与时俱进。

  “库车每一天都在变化,但不变的是节日的热闹。为迎接‘五一’假期,我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杜泽康说,在他的记忆里,库车的每个节日都是一幅流动的欢腾画卷:春节时,大红灯笼挂满街巷;古尔邦节的清晨,孩子们追着馕饼的香气奔跑;中秋夜,各族群众在激昂的鼓点中跳起麦西热甫……

  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阿克苏故事,地区持续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创新推出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合现代文明的文艺精品。

  前不久,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大型音舞诗画《千年之约·梦幻龟兹》在吐鲁番、哈密、昌吉三地巡演,广受当地群众好评。“我们将持续通过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深化文化惠民活动等举措,在推进文化润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贡献文艺力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党支部书记刘莉说。

  除了大型音舞诗画《千年之约·梦幻龟兹》,近年来,地区还推出歌曲《阿克苏情缘》、舞蹈《爷爷的萨玛瓦尔》、长篇小说《王三街》等文艺精品,一次次琴弦震颤,一袭袭裙摆旋转,一篇篇经典美文……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干部群众心田,成为点燃文化自信的火种,也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用好文化遗产 焕发时代光彩

  行走在阿克苏,你可以深入苏巴什佛寺遗址,聆听时光褶皱里的文明和声;走进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探寻千年前龟兹与中原的紧密相连……阿克苏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就有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三处。如何让文化遗产成为各族群众的精神滋养?答案是:用好传承与创新两把“钥匙”。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大力实施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等保护修缮、提升改造工程,建成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新疆印章博物馆、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文化公园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示范点……这些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各族群众直观感受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

  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彩,非遗是重要切入口之一。地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地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1项。柯尔克孜族刺绣、柯坪木勺、库车大馕、刀郎麦西热甫、新和赛乃姆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展示、体验等方式,更加鲜活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每周,在新和县塔什艾日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都会举办演出活动,让新和赛乃姆这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入新时代、新舞台。

  色皮耶姆·热孜是新和县小有名气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从2022年开始带徒弟,至今已有13名徒弟加入新和赛乃姆队伍中。“我们活跃在各类舞台上,为群众演出的同时也举办培训班,唱响新时代新生活。我要一直唱下去,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队伍中。” 色皮耶姆·热孜说。

  在阿克苏,无论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文化遗产,还是口口相传的歌曲,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烙印在各族群众的精神脉络中,它们让各族群众在共享文化盛宴的过程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健全文化阵地 擦亮幸福底色

  一座座国学书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间间城市书屋、农家书屋集聚人气、一处处文化小院滋润乡村……在阿克苏,各类文化阵地已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

  每到节假日,阿克苏国学书院都是人头攒动。“阿克苏国学书院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地区文联秘书长姜黎明介绍,阿克苏国学书院经常举办书法美术创作、戏曲展演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交流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阿克苏地区不断加大城市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小院等文化阵地建设力度,并将能够凝聚各民族共同经历、共同创造、共同记忆、共同情感、共同认可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融入文化阵地建设,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文化阵地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城市乡村,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共同奋进的力量。

  柯坪县盖孜力克镇色热克托格热克村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全国各地画家前来采风,因而得名“画家村”。村里建了书画院、艺术家采风交流基地、民俗博物馆等文化阵地。“村里游客多了,吃‘旅游饭’的村民也多了,我们农闲时到书画院等地交流学习、唱歌跳舞,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村民努尔买买提·艾海提说。

  有了文化阵地,更要有文化活动。近年来,阿克苏地区各地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基层”等惠民演出、承办环塔拉力赛等国内外知名赛事,让各族群众在活动中增进交流,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今年以来,阿克苏地区文化馆常态化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和谐家园”文化“六进”惠民展演活动。近日,这一舞台设在了乌什县燕泉山景区。游客在领略美景的同时,还能欣赏歌舞、观看非遗展示等,真正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活动在景区举办,就是要让文化走出场馆,来到群众身边。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文化活动,将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地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姜娜说。

  如今在阿克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文旅活动的细节里、扎根文化阵地的土壤里、深埋各族群众的心田里, 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艾尼瓦尔江·依明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