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以爱为“犁” 深耕民族团结希望“沃野”

——记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21日 10:34:15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天龙 祖力皮卡尔·米吉提

  “维是塔河汉做江,同生共死恋家邦,千年不废东流水,大爱悠悠万里长”。4月17日,走进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志宝家,花团锦簇的春日盛景下,院内墙上的这首诗最为引人注目。

  “这是我自己写的。”孙志宝笑着说,诗词落款处钤盖着一方朱文印,上面刻着“孙志宝”三个字。

  在库车市,孙志宝的家庭和甬库团结村一样出名,这里的民族团结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在村委会办公楼里,一面《时代印记:甬库团结村九任党支部书记的“接力赛”》展板,记录了村里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批修筑兰新铁路的工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与各族兄弟姐妹一同开荒种田,几代人共建家园的故事。其中,孙志宝与父亲孙成忠两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为民族团结写下生动注脚。

  两碗拉面一生情

  1961年,春寒料峭时节,孙大章携孙成忠等子女从甘肃永昌踏上西迁之路,扎根库车市齐满镇莫玛铁热克村(今甬库团结村)。

  命运的重锤在次年轰然落下——孙大章的妻子因操劳过度,骤然离世,留下尚在襁褓中的幼女孙菊香。正当这个破碎的家庭濒临绝境时,邻居尼亚孜·奥兰木与艾沙汗·尼亚孜夫妇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将哭哑嗓子的女婴抱回家喂养。

  “巴郎子的命比胡杨坚韧,我们娃娃的馕坑,不差这一把麦子。”他们说。

  在凛冬里,这对养育着三个孩子的夫妻用粗粮混合沙枣蒸成馒头自己吃,把珍贵的白面搓成拉面分给两家孩子。

  每当夜幕降临,艾沙汗·尼亚孜总会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一善举持续了八年。一碗拉面的恩情,在孙大章和孩子们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

  孙成忠成家后,将“民族团结”编入家训,从小给孩子们讲“一碗拉面”的故事。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孙志宝自幼便与村里的孩子们玩在一起。

  艾合买提·格力年幼丧父,7岁那年的一天,饿着肚子的艾合买提·格力蹲在孙成忠家的院墙外哭,闻声赶来的孙成忠把这个可怜的孩子领回家,给他端上了一碗拉面。

  “那是我吃过最香的拉面。”后来,艾合买提·格力给孩子们讲“孙爸爸”的故事时,总会提到“一碗拉面”。

  归雁衔枝筑绿洲

  1998年,孙志宝考上了当时的西安外国语学院,这成为全村的一件喜事,得知孙成忠家凑不齐学费和路费,村民们自发捐款,2元、5元、10元……大家将钱送到孙成忠手里。

  “我记得临走那天,村里好多人到客运站送我,班车开走的时候,大家在后面挥手道别……”孙志宝说。

  上大学的四年里,孙志宝一门心思放在学业上。2002年毕业后,他在天津市中国国际旅行社当日语翻译,后来又到一家航空公司担任翻译。

  2008年,孙成忠因车祸到乌鲁木齐住院治疗,艾合买提·格力将两家的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他的妻子则跟着孙成忠的妻子王福祥去了乌鲁木齐,在医院里一待就是一个月。

  这一年,孙志宝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孩子,这几年咱们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了,爸爸希望你能回来,为咱们村的发展尽一份力。”

  这通电话改变了孙志宝的人生轨迹,未做过多考量,他果断辞职,打包行李回到家乡,成为村里首批返乡大学生。

  “乡亲们对我有恩,对我们孙家有恩,任何时候,他们在我心里都排在第一位,外面的机遇再好,都比不上在他们身边踏实。”孙志宝说。

  盛夏时节,他顶着高温,在地里推广滴灌技术。晚上,开设技能培训班并担任老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春风化雨润心田

  2017年,经村民投票选举,孙志宝接过了不仅是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更是几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乡村振兴战场,孙志宝化身“技术传薪人”。他主导成立的“红石榴合作社”吸纳112户各族群众入股,村民们成为股民,年年享受分红,幸福感和获得感满满。通过“党员联户结对”模式,让32对家庭结成发展共同体。引入宁波农业专家团队,将戈壁滩变成“技术试验田”——卫星导航精准播种使棉花亩产提高40%,小白杏基地套种“团结瓜”让村民户均增收1.1万元。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300万元,小麦、棉花、玉米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套种、陆地蔬菜混种成效显著,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养殖牲畜数量增加。通过一系列举措带动500余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7万元。

  2024年国庆节,村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90名身着汉服的各族儿童手持国旗,在身穿汉服的孙志宝的引领下,齐声诵读《诗经·小雅》。

  孙志宝自费购置90套儿童汉服赠予学校,每逢节庆,他都身着汉服主持活动,用行动诠释“共同体意识如汉服广袖包容四方”。

  村民们从最初的好奇观望,到纷纷效仿穿起汉服参加活动,如今每逢重大节日,各族群众身着汉服共庆佳节已成为村里的特色风景。

  孙志宝办公室挂着孩子们穿汉服诵读《三字经》的照片:“文化认同要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孙志宝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教育沃土,他首创“石榴籽成长档案”,记录村里各民族家庭的融情故事,让孩子们在《我的汉族阿帕》vlog创作中传承祖辈情谊。

  从一个家庭到一个村庄,正如村史馆陈列的那对镶铜老碗所见证的,甬库团结村从饥荒年代到小康社会,民族团结在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壮族等多个民族中代代传承的佳话,已成为阿克苏大地最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科书。

责任编辑:达吾提·图尔荪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