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阔步行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地区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27日 10:02:33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吕娜 通讯员 李刚 陈泮霖)
晨曦初照,太阳慢慢升起,为“白水之城”镀上一层金黄。
站在268米高的阿克苏“多浪明珠”广播电视塔极目远眺,楼宇、街巷、公园、工厂、学校……朝阳之下,阿克苏市处处生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时光的年轮刻下奋斗的足迹,阿克苏发生了巨变。如今,阿克苏澎湃着发展的强劲动能,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攻坚克难 步履铿锵
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工地,机器轰鸣的车间,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蓬勃发展的产业基地……处处奏响砥砺奋进的最强音。
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阿克苏形成鲜明对比。
那时,阿克苏只有一些纺纱、轧花、榨油等小作坊或者小工厂,技术水平低,工业产品品类少、产量不高。
岁月的脚步走过75个年头,百废待兴变为百业兴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小到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经济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和地委工作安排,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先行先试、敢破敢立、真改实改,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7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156.7%。地区工业经济总量实现较快增长,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15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98元,比2012年增长119.9%。农牧民人均收入19083元,比2012年增长119.1%。
目前,地区拥有国家级园区3个(其中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填补了南疆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布局的空白)、自治区级园区4个、地区级工业园区5个,累计入驻企业1861家。
2016年“小升规”工作启动,当年完成“小升规”企业54家。多年来,地区累计兑现“小升规”奖励资金2185万元,规上企业规模已达到462家。
创新驱动 厚积薄发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
在发展进程中,地区始终紧抓机遇,坚持创新引领,锚定阿克苏“当好南疆棋眼‘发动机’”的目标定位,以改革的魄力、创新的精神,解难题、开新局。
奋斗创造奇迹,梦想接连实现。
全国最大光伏制氢项目——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建成投用,标志着我国绿氢工业化规模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我国首条一次成型超薄柔性电子玻璃(UTG)生产线在阿克苏投产,有效填补了国内高端显示材料领域的空白;
新疆兴发化工有限公司年产50000吨二甲基亚砜项目落地实施,成为全球最大的二甲基亚砜生产基地;
……
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个个重点企业崛起发力,阿克苏这片热土上展现着抓项目兴产业的火热干劲,也折射出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
地区将抓好重大项目落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着力推动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顺利推进,助力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地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优化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培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华锦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等大型石化企业,拥有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建成了炼油、化肥、炭黑、石油焦、沥青、润滑油等基础化工产业产品,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纳规取得实质性突破。
地区还持续推进煤层气(瓦斯)高效抽采利用,推进天然气(煤层气)勘探开发激励政策落地,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一批勘探成果相继涌现。依托油气资源,支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曼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增储上产,大力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优势资源转换战略。2023年,地区境内生产原油1215.54万吨、占全疆总产量(3270万吨)的37.2%;生产天然气328.48亿立方米,占全疆总产量(417.27亿方)的78.7%。
聚链成群 集群成势
9月20日,在阿克苏鸿宣针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先进的针织机器整齐排列,工人专注地操作着机器,将一根根细长的棉线编织成柔软的纱线。
挡车工阿布杜热依木·拜克日说:“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我很开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地区不断强化经济社会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支持,深挖各类经营主体就业潜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动力引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近年来,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完善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做强创新链、打造循环链,加快打造“七个基地”,建设“九大产业集群”,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围绕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做强做大“链”上企业、夯实产业链基础、优化产业生态,地区重点培育壮大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等重点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发展28条重点产业链,以“科技强链、招商补链、服务稳链”的形式抓实抓细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油气、煤炭、粮食、棉花、果蔬、畜牧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8.8:30.1:41.1调整为2023年的25.3:35.3:39.4。
每一个数字背后,是地区成长的脚步;每一张画卷背后,是各族干部群众美好的追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地区结合实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