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秋节
发布时间: 2024年09月19日 10:01:59 来源:阿克苏日报
□何小琼
中秋前拿月饼水果等过节物品给父亲。按了好几次门铃,门都没有开。儿子耐心按着,我耐心等着。过了好一会儿,门开了,父亲笑吟吟地迎接我们,耳朵上戴着助听器。
我把过节物品一一放到客厅。父亲看着说:“什么都有,花这个钱干什么,以前啊!月饼没这么好看的包装,四个一封,粉红油纸包的。”父亲兴致勃勃地说,我和弟弟笑着听。说到以前,父亲记忆的阀门瞬间打开,滔滔不绝。
儿子拉拉我衣服,悄悄笑着说:“我猜外公今天煮的菜有梅菜扣肉、白切鸡、酸甜排骨,还有柠檬鸭……”我竖起大拇指,夸奖儿子懂外公的心意。看着父亲和弟弟一起去煮菜,心里有些泛酸。以前,父亲的背影是挺拔的,弟弟个子还小。过节的菜就是儿子说的那些,几十年不变,味道依旧鲜美,人却不再是以前的我们。
以前,父母亲还年轻。年少的我们最喜欢过节,比如中秋节。这表示有美味的纯手工月饼,有平时吃不到的瓜果,饭菜在这天也特别丰盛。梅菜扣肉、鸡鸭和鱼、排骨都会有。父亲做扣肉在炸制时油“滋滋”响,大块大块的肉在锅里翻腾着,诱惑着我们幼小的心。母亲麻利地一把抓起刚才还活蹦乱跳的鸡的两只脚,递给我,说“捉紧了,想今晚吃鸡脚就抓好。”有了吃鸡脚的诱惑,我咬着牙,紧绷着手抓着那两只不断挣扎的鸡脚。母亲迅速把鸡头往后扭,拔掉它脖子上几根毛,刀轻轻一割,手一转,血就顺利流到准备好的碗里。鱼在盆子里游泳……
对美食的向往是我们孩子的天性。但月饼被母亲锁在了橱柜,月饼放一层,瓜果放一层。透过那橱柜的纱窗,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美味的食物,想像着它们正袅袅升起的香气,咽着口水,两眼发光,鼻子使劲一吸,真香!偶尔,母亲会大方地拿出一个月饼,切成平等的三份,分别递给我们三个孩子,再三叮嘱,不能多吃,留着拜月亮呢。我们充耳不闻,拿着月饼跑到一边,珍惜地嗅一嗅,小心翼翼地轻轻咬一小口,细细咀嚼,品尝这来之不易的美食。
中秋晚饭是极其丰盛的。肥瘦恰好的梅菜扣肉、皮油汪汪的白切鸡、煎得香味扑鼻的鱼……一家人围坐,父亲喝点白酒,母亲给我们一人盛一碗汤。父亲笑着说,留着肚子今晚吃月饼哦。而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了。
中秋月圆,总觉得那时候的月亮更大更圆一些,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气派的宫殿,那棵茂密的桂花树,还有个日夜不停挥着锄头的人。这是我对月亮最深的记忆,并且深信,有宫殿就有嫦娥还会有小白兔。
母亲摆上了月饼、瓜果,满满一大桌子。桌子摆在家门口的芒果树下,细碎的月光投在桌子上有了斑驳的光影。这一晚将是奔放的。我们提着父亲用柚子皮做的灯笼,手里还拿着大块的月饼,去和小伙伴会合,一起“斗”灯笼,交换各自的美食。
中秋节一年一次,每一次我们都有相同的渴望。直到许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根深蒂固。岁岁年年有中秋,年年岁岁人不同。如今再精美的月饼,也比不上当年。还是那一桌子的菜肴,那么熟悉的香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