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发布时间: 2024年07月31日 10:11:48 来源:阿克苏日报
绍兴市越州中学学生 金紫昕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现代社会,人们每天都在纠结如何与他人相处,甚至为此压抑了个性,错过了独处的机会,最终失去了自我。殊不知,独处,才能遵从自我的意志,不随波逐流,学会平和地与他人相处。
“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孤独。”人们在社会中,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立场。智慧的人,在这样的一种人群中也会不自觉地缄默。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乌合之众”。“乌合之众”的本质就是愚蠢的叠加。愚蠢才是一个人失去“独”字以后最大的悲哀!
人的良知,本就不应该从众。心理学上所谓“羊群效应”,也叫“从众心理”,说的是一个散乱组织的羊群,一旦领头羊开始行动,后面的羊就会不加思索,乖乖跟上,哪怕走向死地!但人群毕竟不是羊群,避免“羊群效应”,坚持理性思考——这才是我们人类应该追求的良知!
一旦人群成了羊群,人群就成了“乌合之众”。一个人,只有坚持住个体的“独”,才能真正看到群体的“众”。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正是因为在那个“安史之乱”的时代,保持了他思想的独立清醒,看见了天下黎民百姓的痛苦,真正写出了他达到圣人境界的诗歌。杜甫的这种圣人境界,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天下胸襟。对比历朝历代那些为一己私利蝇营狗苟的污浊之辈,杜甫所秉持的“独立”品质、自由精神,就是一股可以传承后世百代而永不干涸的清流。
集体的“众志成城”,离不开个体的“独当一面”。曾经,在国家危机四起,灾难频仍,民族存亡未卜之际,“五四”火炬照耀了整片华夏大地;林觉民和着血泪写下《与妻书》,周树人东渡日本弃医从文,陈独秀、李大钊站出来昭示世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面对疫情,万千中国人十天建成“火神山”,展现神奇的中国力量。这是每个抗疫国民接过时代接力棒,展现出的独当一面之勇气!
“独”是无限的自由,“独”是和自我的交流。在西欧封建社会后期,为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文艺复兴运动轰轰烈烈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牢笼,“我”开始成为中心,人们开始正视自我,尊重自我。这种反抗中的“独”,让“人”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灵魂的存在。在中国古代,许多政客身居高位,心处政治旋涡中心,身不自由,心不快乐;只有志在四方的徐霞客,静坐黄山之巅,聆听雪融之声,与黄山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留下“观止矣!”的浩叹,留下“天下第一游记”的巨作,留下中国地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独”中实现了自我心灵的涤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背着行囊,步履匆匆,追随大众去往远方。但请诸君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路上的风景,静下心来品一壶香茗,看叶芽儿上下翻滚浮沉,悟人生起伏跌宕,与内心来一场深度对活,以丰盈心灵。
心灵丰盈者,必懂得独处之妙。独处者,才会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选自2023年浙阿两地青少年“同心杯”现场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作品)
教师评语 >>>>>
小作者以“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一语统摄全文,结构全篇,标题醒目,文思清明,识见通达,立意高韬,结构谨严,首尾照应。从“一个人”与“一群人”、“孤独”与“狂欢”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将“羊群”与“人群”类比,“杜甫”与“蝇营狗苟之辈”对比,从“曾经”写到“今天”,从“西欧的文艺复兴”写到“徐霞客的黄山游历”,阐述“独”对生命的意义,对社会的价值,对历史的作用,最后揭示“心灵丰盈”是“独行如众”的前提条件。文章大开大合,又自成逻辑。不仅体现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还体现思维的思辨性、周密性和流畅性。全文读来如风行水上,轻快自然。
指导老师: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