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内涵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27日 09:48:29    来源:阿克苏日报

  地委政策研究室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在来新疆视察、主持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自治区党委、地委先后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我们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丰富内涵,深刻领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根基和思想源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数千年来,生活在中原、西域的各民族联系密切、交往频繁,上演了周穆王西巡、匈奴三次归附汉朝、张骞凿空、昭君出塞、龟兹王改姓白、东突厥大部南迁入唐、于阗王改姓李、喀喇汗王朝可汗自称桃花石汗、西辽称雄西域百年、吐尔扈特部东归等历史故事,共结舅甥之谊,成就莫逆之交。在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推动下,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汇聚成流而不断、延续至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培育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价值内核、造就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脉,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着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探索解决民族问题,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把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考察、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形成了“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等理念,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将民族工作重心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民族工作创新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回答了在新时代怎样理解和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等根本问题,百年来党的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达到了新高度。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力生于团结、事成于和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牢固的基石是民族团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大局所系、现实所需、基础所在、人心所向。面对伟大征程上各种艰难险阻,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精神支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关系到每个民族、每个人的命运,自觉弘扬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领导下形成人心归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向心力,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对外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对内谋求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强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着人民至上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国家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高度重视民心民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特色,坚定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形成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并作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科学论断。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说,我们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又面对“三股势力”的侵袭干扰,千方百计捍卫各族群众利益、得到各族群众拥护,始终是我们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的关键。当前,只有全力引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把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更多阿克苏力量。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