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五星红旗插上托木尔峰

——亲历者讲述中国第一次组织攀登托木尔峰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8日 10:53:55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娜

  3月的托木尔峰,白雪皑皑,以锐不可挡的尖锋划破云雾,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托木尔峰周围簇拥着汗腾格里峰、雪莲峰、白玉峰、虎峰等十几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群峰耸立,银装素裹,白雪皑皑,云雾缭绕,景色壮丽。

  托木尔峰终年积雪、气候严寒、峭壁千仞、峡谷万丈、空气稀薄。“一直被攀登,从未被征服。”有登山爱好者这样描述托木尔峰。

  1977年之前,世界各国一直认为,天山山脉上的汗腾格里峰(6995米)为最高峰。这个认知令人更渴望揭开托木尔峰的神秘面纱。就有那么一群人,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向托木尔峰发起挑战。

  温宿县的两位老人也曾参与其中。

  接到任务 探索未知

  47年前的那个夏天,令今年65岁的图尼牙孜·麻木提和66岁的努尔麦麦提·萨依木一直骄傲至今。

  1977年初,经党中央的批准,国家成立了由261人组成的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开始对托木尔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科考和登山活动。

  图尼牙孜·麻木提是当时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的一员,努尔麦麦提·萨依木则是登山队的随行翻译兼物资运送人员。

  1976年2月25日,17岁的图尼牙孜·麻木提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年5月,图尼牙孜·麻木提被通知参加部队组织的体能测试,测试内容是90分钟内跑完20公里,最终只有他和另外一名战士顺利完成了测试。当他还沉浸在那一刻的喜悦中时,一个更大的好消息降临:“你成功通过了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的选拔,接下来就要到北京接受专业训练了。”

  “我还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高兴得当场跳了起来。”图尼牙孜·麻木提回忆说,他当时对托木尔峰没有多少概念,只是知道那座山坐落于自己的家乡,而他可以借此去北京,可以去看天安门了。

  图尼牙孜·麻木提还清楚地记得出发前往北京训练的时间:1976年5月15日。接下来的一年,图尼牙孜·麻木提跟随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运动员辗转乌鲁木齐、北京、成都等地开展专业训练。

  1977年7月18日,图尼牙孜·麻木提随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来到了托木尔峰脚下,准备登山。

  当年5月,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中的地理测绘小分队率先进驻托木尔峰南坡的台兰河畔。作为温宿县下乡知识青年的努尔麦麦提·萨依木被通知要立刻与地理测绘小分队汇合,开展翻译及物资运送工作。

  “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国家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很自豪!”回忆起这一幕,努尔麦麦提·萨依木的脸上绽放着光彩。

  二次攀登 险象环生

  “托木尔”来自维吾尔语,意为“铁”。所以,不少人把托木尔峰叫作“铁峰”。

  7月,正是盛夏时节,但托木尔峰脚下寒气逼人。

  在大本营休整一周后,图尼牙孜·麻木提和队友们开始攀登托木尔峰。他们四人一组,一根绳环系在四个人的腰间,成竖行队伍前行,每个人身上还背着15—20公斤的食物和帐篷等物资。

  第一次攀爬,图尼牙孜·麻木提和队友们身穿登山羽绒服、脚踩登山靴、手拿冰镐或冰爪,小心翼翼地攀爬着。往上看,是皑皑白雪;左右看,是陡峭山崖。大风裹挟着冰雪打在身上,无法直立身体行走,只能半弓着腰艰难地向前挪步。

  对于经过长期训练的登山队员来说,海拔4000米以下的冰雪面走起来还算轻松。可当高度不断上升,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一路上,寒风夹杂冰渣打在防寒面罩上,睁开眼向前看变得十分困难。在没过膝盖的雪中行进,完全不知道脚下的情况,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掉入雪坑。同时,大家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没有食欲。”当年攀登托木尔峰的场景,对于图尼牙孜·麻木提来说清晰如昨。

  瞬息万变的天气、突然发生的雪崩、随时可能坍塌的冰雪路面……登山队员们面临着太多的挑战。

  图尼牙孜·麻木提一行人攀爬到海拔5600米的高度时,因突发天气原因被登山队临时指挥中心叫停,接到命令后,大家立刻返回营地。“攀登活动组织得特别严谨,大家在攀爬的过程中,何时出发、何时休息、何时用餐、攀爬的速度等都是由临时指挥中心通过电台下发指令,所以,那年的登山活动没有人员死亡。”图尼牙孜·麻木提说。

  经过两天的休整后,图尼牙孜·麻木提和队友们开始了第二次攀爬。

  那天,晴空万里,雄鹰在空中翱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图尼牙孜·麻木提和队友们一路上还算顺利,上一次遇到的艰难险阻又要重新经历一遍,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

  临近傍晚,到达海拔6800米时,突然一位队友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头疼欲裂、全身无力,无法再继续攀爬。经过与临时指挥中心对接,最后安排图尼牙孜·麻木提结束攀爬,护送那位队友返回大本营。

  回到大本营后,刚刚与图尼牙孜·麻木提结识的努尔麦麦提·萨依木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整个脸除了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其他部位都是黑的,脸部的皮肤还出现了开裂,这和我一周前见到的图尼牙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努尔麦麦提·萨依木回忆说。

  如今,提起当年没有攀爬到山顶,图尼牙孜·麻木提还是心存遗憾。

  克服险阻 见证无畏

  回到大本营后,图尼牙孜·麻木提的高原反应还在持续。

  “没有食欲、头晕、疲惫感很强,这种状况持续了两三天才好转。”图尼牙孜·麻木提回忆说,他脸上的皮肤从最初的疼、痒,到后面的脱皮,持续了将近一个月。

  图尼牙孜·麻木提说:“这都不算什么,有些队友的鼻子、耳朵被冻坏,而我只是胳膊和腿落下了关节炎的毛病而已。”

  “我见到有一位队友下山时,脸部只有鼻尖是白色,其他部位都是黑色或深红色,听随行医生说那是鼻子冻坏了。还有一位队友两只耳朵通红,过一两天就成了黑色……还好,大家都活着。”回忆起这一幕,图尼牙孜·麻木提情绪变得有些低沉。

  努尔麦麦提·萨依木也回忆起他所经历的惊险一幕。

  有一次,他随后勤保障队伍用马匹为海拔4100米处的一个营地运送物资。当时,运送队沿着台兰河左岸北上,岸边就是近90度的悬崖峭壁,一路上全是乱石,河水呼啸着奔流向前,河中滚石被激流冲得隆隆作响。突然,不远处一匹驮着物资的马因失蹄滑入河中,被凶猛的河水瞬间吞没,帐篷、食物、器具等都被冲走了。

  “台兰河左岸的路只有一两米宽,而且全是碎石陡坡,一不小心滑到河里就没命了。我和队伍的其他人牵着马,就这样上上下下越过一个又一个险境。”努尔麦麦提·萨依木回忆道,在冰川里行进没有平坦可言,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踏着的都是锋利的石块,还要绕过冰裂缝和冰面湖,危险路段一个接着一个,不敢踏错一步。

  运送物资的过程中虽然险象环生,但努尔麦麦提·萨依木还是欣赏到了很多美景——峭壁千仞的冰墙、巍峨高耸的冰塔和金字塔般的冰山,还有形状奇特的“冰形动物”以及各型的冰蘑菇等。

  “那里的冰川神奇壮丽、气势雄伟,犹如大自然用鬼斧神工雕刻而成,它们在阳光的辉映下,光彩夺目,那是我至今见过最美的景色。”努尔麦麦提·萨依木感慨道。

  当时,努尔麦麦提·萨依木也出现了高原反应,特别是到达海拔4000米时,头隐约作痛,呼吸和心跳加快。“我在那里工作了三个月,见证了登山队员们勇于挑战、无畏生死的精神,也见证了科学家们不倦探索、艰苦奋斗的意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努尔麦麦提·萨依木说。

  登顶成功 揭开面纱

  穿越茫茫雪原,攀登险峻的山脊,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中国托木尔峰登山队的队员们凭着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毅力,终于把五星红旗插上了托木尔峰。

  1977年7月25日和30日,两批共28人登上了托木尔峰。此次成功登顶,确定了当时托木尔峰海拔高度为7435.29米,为天山山脉最高峰,并在山顶设置了觇标。

  “那次登峰结束后,我们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呼,也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可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誉。”图尼牙孜·麻木提1979年从部队退伍后,选择回到家乡温宿县工作。他一直用登山队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如今退休的他,还时不时给孙子们讲当年他攀登托木尔峰的故事。

  努尔麦麦提·萨依木退休前也一直工作于温宿县。他说:“那年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深切地感受到,只要团结一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自然奇观 旅游胜地

  托木尔峰,这座承载着自然之奇与历史风情的山峰俯瞰着天山托木尔景区。该景区位于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族乡和柯柯牙镇境内,总面积为752平方公里。景区内,拥有雪峰冰川、红层峡谷、盐丘盐河、草原戈壁等自然景观。

  托木尔峰自然资源丰富,在海拔3000米的雪线以下,遍布云杉、塔松,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的山坳和河谷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目前有野生脊椎动物77种、昆虫349种、维管束植物1218种、大型真菌180种、地衣120种。据统计,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雪豹、北山羊、金雕、玉带海雕、胡秃鹫、鹅喉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0种、国际贸易公约动植物41种。

  这片土地不仅仅是自然之奇的聚集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一部分,承载着古老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漫步在天山托木尔景区,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可以感受到古老丝路的独特风情。历史的痕迹在这里交汇,古老的民族文化在这里传承。

  2013年,新疆天山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范围包括托木尔峰区域。2007年10月,地区与温宿县开始投资建设天山托木尔景区,经过17年运营,该景区已成为集地质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乡村旅游、科普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旗帜鲜明地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殿堂。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荣誉,更是对这片土地的保护与发展的郑重承诺。2019年9月,地区正式启动天山托木尔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对景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开通专线,串联起景区内的主要景点,构建起一个便捷而完整的旅游环线。这个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

  去大峡谷赏自然景观,在塔村品美食住民宿,到博孜墩感受民俗风情……天山托木尔景区是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山申遗4个遗产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景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共有冰川829条。从形式美学上,具有雄、奇、险、秀的特征;从形态上,具有线条流畅但不缺乏棱角分明的美感;从组合上,有峡谷之王美誉的红层地貌、冰雪覆盖的中亚极顶、水草丰美的高山草原、世所罕见的盐丘盐谷等完美共生,随着四季变换,更迭出一幅幅多彩的立体画卷。

  随着景区新业态的不断植入、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游客结构也从以本地为主扩展到全国各地,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目前,天山托木尔景区创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未来必将成为全世界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山之巅——托木尔峰峰顶。

攀上海拔6200米高度,队员背后是托木尔冰川。

登山队党委在认真研究登顶路线。

适应性行军,走在前面的是侦察修路组。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于1977年摄)

责任编辑:刘鹏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