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的那一夜
发布时间: 2024年01月29日 10:34:31 来源:阿克苏日报
□吕娜
2024年1月23日2时09分,7.1级地震。这组数据,注定被记入史册。
地震发生那一刻,我心想,我和同事们该出发了。5分钟后,我接到了单位的通知:立刻返回工作岗位。
来不及多想,我穿好衣服,安顿好家事后就驾车赶往单位。道路上,来回穿梭的车辆很多,过红绿灯时还得排队,加油站门口的队伍更长。恍惚间,我以为那一刻是傍晚。
到单位后,我随即收到通知,即刻与另外3位同事赶赴乌什县。
车辆在国道219线快速前行,路上一辆又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过,虽未鸣笛,但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同样急迫的心情。除了救护车,其他车辆也不少,大家共同的方向就是这场地震的中心区域——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
车辆驶入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后,道路上出现了一层厚厚的冰雪,车辆只能放慢速度。6时整,当我们顺利抵达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政府大院时,附近已经停满了来自部队、消防、医疗等部门单位以及救援队伍的车辆,车灯照亮了这个边境乡村的夜空。
在乡政府大院内,已经搭好了十几顶帐篷,各方救援力量在此汇集。眼前的这一刻,瞬间让我眼含热泪,因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强震面前,阿克苏人用速度证明了一切。
那一晚,党政领导比我们早到1个多小时,我们想用镜头记录他们在夜色中奔赴一线察看、了解灾情的场景,遗憾的是我们的速度没有追上他们。
零下18℃,这是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当时的气温。我穿着羽绒服,在室外待了5分钟,整个人被冻得瑟瑟发抖。而那时,我眼中看到的却是“火热”。
现场的每一个人,走路的方式是跑,说话的方式是喊,脸上都挂着焦急和担心。那一晚,他们都化身成了“英雄”,想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余震不断,完全不影响大家迫切投入到工作当中的热情。
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喀拉苏村无人员伤亡、阿依丁村无人员伤亡、尤喀克亚曼苏村无人员伤亡……这样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让紧张了一夜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在这一夜得到了有力印证。随着太阳升起,一车车救援物资运进来,一个个安置点搭建起来,一支支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涌入,抚慰了受灾群众心中的余悸,人们紧张、焦虑的神情逐渐散去,脸上重新展露出笑容。
夜未央,天将明,早晨的阳光穿透云层,赶走了浓雾,也带来了温暖。各方力量闻声而动、团结有序,汇聚在奔腾的托什干河畔,乌什县大地正涌动着一场有力、有爱的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