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3日 10:12:04 来源:阿克苏日报
河畔村村民庆祝第六个农民丰收节。 (资料图)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吕娜
秋冬交替时节,漫步在温宿县托乎拉乡河畔村,一幅恬静、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平坦宽阔的村道干净整洁,白墙红顶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田地里劳作的农民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河畔村,倚库玛力克河而得名。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夯实村级阵地、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上想方法、探路子,突出村民主体、汇聚村民智慧、激发村民活力,大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走出了一条共建美好家园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赋能 引领作用突显
“托木尔峰浮云海,河畔花盛开,塞外江南古风淳,清风扑面来……”这是河畔村村歌《飘香的河畔等你来》的一段歌词。这首歌,河畔村的村民都喜欢哼唱。
76岁的村民阿吾提·达吾提在哼唱这首歌时,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他却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晚年生活。“党员干部经常来看望我,给我送米面油,过冬的衣服和取暖煤也给我提前送来。村里的老人聊天时,都竖着大拇指夸共产党好。”阿吾提·达吾提说。
河畔村有170户、718人,设有党支部1个、党小组3个,党员84人。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110万元,人均收入达3.49万元。
地委史志办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建立完善“村党支部—村民网格—党员中心户—群众”四级党建网格,党员户辐射带动整个网格群众,全面延伸村党支部服务触角。
“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通了基层治理‘末梢神经’。”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苏伟说。
齐抓共管 村民积极参与
夜幕降临,河畔村党支部门前的幸福广场上热闹非凡。放学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追逐,老人们坐在文化长廊拉着家常,从田地里归来的村民围坐在一起,相互询问各家农活的进展。
幸福广场之前是垃圾场,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以“村新、业兴、景美、人和”为目标,最终使其蝶变成如今这个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村民打卡地。
一起蝶变的还有村民的生活。提起自家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村民玉山·肉孜滔滔不绝地对记者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建议下,我家养了牛羊,种了核桃,他们经常邀请专家指导我们养殖和种植技术,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我家还买了一辆小轿车……”
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广泛征集民意,千方百计为村民增收致富想门路。河畔村村民有放牧的习俗,为提高养殖收益,2021年年底,村委会提供场地,为群众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65亩,能容纳8000头只牲畜的养殖基地,同时引进了一年两胎、一胎多仔的湖羊,目前养殖基地有2600余只羊,170余头牛。同时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经济效益高的特色林果,目前,全村核桃种植面积约6000亩,单产达350公斤。
环境提升 村民共享成果
齐曼古丽·吐热克是河畔村的“外来媳妇”,6年前从阿克苏市库木巴什乡嫁到该村。自从嫁到这里后,她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晒”村里的环境和自己的幸福生活。
“我们村环境很好,比如我们家,种植区、养殖区和居住区是分开的,院子也很大。”当记者来到齐曼古丽·吐热克家时,她正在院子里的种植区整理小菜园,萝卜、白菜长势正旺,她开心地说,“生活在这个村,就像生活在大花园里。”
近年来,河畔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群众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率先在温宿县开展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改造,让曾经枯木烂叶随意堆积的“农家院”变成“美丽庭院”。
一砖一瓦皆显乡韵,草木田溪处处风景。村民就地取材,把拆旧清理出来的旧砖用来建围墙,把旧轮胎用来栽种花草,把建筑垃圾用来填平坑洼,不仅节省了资金投入,有效减少了建筑垃圾,还用旧物留住了“乡愁”。
多功能文化活动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馆、明白墙、方志馆……河畔村正应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古话,各种基础设施、娱乐和学习场所一应俱全。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引领群众团结一致奋斗,让一朵和美乡村的幸福之花在库玛力克河边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