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库车龟兹小巷之变:从无人问津到人气满满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05日 09:23:17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从无人问津到人气满满,库车市一条老街区活化,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这就是位于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的“龟兹小巷”,也是库车今年新晋的旅游打卡地。

  “龟兹小巷”挂满葫芦的墙和树。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热斯坦、萨克萨克等五个历史文化街区,有180多户80年以上的老民居。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一些居民搬到了新城区,老街区渐渐变得沉寂。

  如何让有厚重历史的老街区活化利用,实现华丽转身?

  “龟兹小巷”一景。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保护中开发

  “龟兹小巷”是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处于明清库车老城和汉唐龟兹故城的交会处,是库车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

  今年3月,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玛衣努尔·艾海提带领街道干部调研时发现,“龟兹小巷”内有百年以上榆树、桑树12棵,古民居10套,水系1条,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龟兹小巷”花色各异的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这条老街区很有特点,非常契合当下游客的旅游需求,完全可以据此打造成一个造福各族群众的文旅融合项目。”玛衣努尔说,今年5月,由辖区党员干部、热心群众、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共同开启了保护开发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和谋求老城街区经济发展的破冰之路,“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注重改善人居环境,突出老城街区人文地方特色,结合局部区域实情,深度挖掘提炼龟兹人文基因密码。”

  采用不拆建只添置的“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保留老城街区的巷子历史脉络肌理,活化利用老街区巷子历史人文,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留下宝贵的古城记忆,让人们记住浓浓的乡愁……

  “龟兹小巷”一景。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没有完整规划,资金也相对匮乏的情况下,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对库其艾日克老街区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通过立面改造、局部建筑更新、景观节点设计、征集老街区巷道原住户老物件等方式,打造出一个文旅消费集聚区。      

  修老屋也是修人心

  库车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民居。今年9月,库车市“拯救老屋行动——古民居修缮”正式启动。萨克萨克街道老街区的10套古民居也列在内。

  “修老屋也是修人心。老屋修缮现场采用开放的方式,不时有老百姓前来参观,为老街区‘活’化利用聚集了不少人气。”库车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干部吐尔洪·苏不曼说。

  “拯救老屋行动——古民居修缮”现场,专家正给工匠讲修缮中需要把握的原则。张斌 摄

  前不久,记者走进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阿不都阿帕·苏甫尔民居(以下简称“保3”)保护修缮项目现场,看到技术人员正和工匠们就保3基础加固、木梁架打牮拨正、土坯墙修缮、木材选料及加工等问题进行研讨。

  故宫博物院古建修缮中心原主任、“库车拯救老屋行动”专家委员会专家李永革给工匠们示范了木抄手的制作与使用,优化了打牮拨正的方法,与工匠共同演示断裂木构件的复原。

  “这种手把手地教,我们看得清楚,学得也快。”工匠吾斯曼·阿布力说。

  经过修复,保3原本倾斜的房梁、损坏的木柱、坍塌的墙壁得以复原,清新古朴的风貌初显。

  承担保3修缮任务的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赵南剑介绍,施工前,研究院在保护并延续库车古民居传统做法、建筑特征、乡土风貌的前提下,破解各类修缮难题,探索简明易用的方案编制形式,形成适合库车本地工匠的修缮方案编制办法。

  “拯救老屋行动——古民居修缮”现场。张斌 摄

  “现在老屋修缮的工匠们都知道,要遵循‘能换不修’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对房屋进行修缮。”赵南剑说,“原汁原味留住的是古民居的文化底色,重现古风古韵。”

  古民居是库车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玛衣努尔表示,老屋修缮后,将根据其不同的价值、人文环境、历史地位等进行文旅融合项目开发,让前来“龟兹小巷”的游客通过古民居感受库车久远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千米小巷实现新生

  “没想到短短200米的小巷能够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吸引来这么多游客。”玛衣努尔说,“‘龟兹小巷’一期打造完成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

  游客在“龟兹小巷”购买旅游纪念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小巷太短还没逛就没了,何不拓展延伸?”在认真听取游客、居民的意见建议后,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适时召开延伸拓展小巷推进会,决定将小巷再延长800米。7月底,小巷一、二期全面贯通。至此,全长1000米的“龟兹小巷”小巷形成闭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来该小巷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人数最多时,一天可达上万人。

  “来旅游的人特别多,以前我店里一个月的收入只有5000多元,现在每月经营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小巷入口处的综合商店里,店主热依汗古丽·艾克木正忙着给游客拿矿泉水。古街区改造让依汗古丽实现了再就业。

  小巷原住户看到小巷“活”了,回来摆摊开店。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中原风格的四合院、色彩鲜亮的木门、古朴的菱形窗格……如今集龟兹文化、特色饮食、民族服饰、歌舞乐器、瓷器陶艺、人文景观等为一体的小巷,为游客呈现出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特色物件为小展品的时光隧道。游客只要走进这里,就能触摸到古丝绸之路脉搏的新跳动,探寻到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文化印记。

  “龟兹小巷”花色各异的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古街区的保护不是原始地保护,而是要创新保护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旧融合中延续其原本的生活功能。”玛衣努尔说,“活化利用古街区,让游客走进了老城,本地人爱上了老城。”

责任编辑:夏莉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