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电信网络诈骗,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21日 11:27:42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地区融媒体中心讯 (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程公明)

  什么是“卡农”“卡商”?刷单、校园贷……这些诈骗手段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无聊时刷着手机的你,是否因好奇加入过“土特产群”,“地址发来、免费领取”的“福利”,你信过吗?……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不断翻新,花样层出不穷,而无一不是瞄准了受害者的钱包。

  刷单返现是“馅饼”还是“陷阱”

  刷单返利“一本万利”,你若心动,就离被骗又近了一步!网络刷单的共同特征是“做任务赚佣金”,而这里的“任务”指的是关注公众号、给抖音视频点赞、给网店刷销量等。

  “警察同志,我要报案,我被骗了21万余元。”6月3日,阿瓦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辖区居民陈某报警。

  5月30日,陈某刷抖音时,看到一个“给主播点击关注可以返利”的视频,于是发私信联系对方,并按要求完成了扫描二维码、点击链接、下载、注册APP、加入福利群等操作,对方称群员可通过完成任务返利。

  此后几天,陈某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转账,金额从几百元至10万元不等,前后共计21万余元被骗。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醒,骗子在各种社交平台(如快手、抖音、QQ、微信、微博等)打着“高薪”“轻松”的旗号发布招聘广告等,很多受骗人一开始也对“刷单”工作持怀疑态度,但他们在尝试以小额投入“试水”后,发现竟然真能“获利”。由此,便对“刷单”工作充满信心,逐渐加大投入,最后深陷其中,痛失钱财。

  “卡农”“卡商”背后是法律的“红线”

  为获取好处提供自己的银行卡被称为“卡农”;向“卡农”收买银行卡再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则被称为“卡商”。

  一张小小的手机卡、银行卡,能为“卡农”“卡商”带来多大的收益?

  在阿克苏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从业”5年被抓的“卡商”欧某述说了寻找“卡农”的经验:年长者社会经验足、上班族和高学历者通常知法懂法、无所事事且急需钱财的年轻人正符合他们的要求。

  欧某交代,被抓前,他以每张800元的价格收购了10张银行卡,转手便以每张2万元的价格售出。

  “像我们这样的‘卡农’是‘一次性用品’。”因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王某被沙雅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王某说,他第一次出售自己的2张银行卡时,已明白其中的风险,但8000元的报酬着实诱人。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提供的2张银行卡一日过账资金就达百万元,数字背后可能是一个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与骗子“抢人”,反诈民警一直“在线”

  6月12日,记者从地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上获悉,自“断卡”行动以来,地区公安机关持续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打击防范治理,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全地区共立电诈案件近300起,破获案件近百起,抓获226人,帮助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91万元,累计处置各类预警72万条,各级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见面预警劝阻,避免群众经济损失2300万余元。

  地区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旭东介绍,地区各级公安机关着眼源头治理,深挖开立、贩卖、收购电话卡、银行卡渠道,强化技术反制,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创新宣传形式,不断完善反诈预警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艾孜孜·萨木萨克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