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报警”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7日 11:14:36 来源:阿克苏日报
近日,68岁的王某因耳朵反复流脓,且两耳听力下降,前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过耳内镜检查显示,王某为右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残余鼓膜已形成硬化灶,双耳传导性耳聋,被诊断为鼓膜穿孔。医生给王某做了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问题。
“医生,我的耳朵以前也没受过伤,怎么会鼓膜穿孔呢?”王某问道。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高宝周详细询问了他的病史。王某回忆,3年前,他因感冒出现右耳疼痛、流脓的症状,治疗几天后有了好转。之后,只要感冒或受凉,王某的右耳就会脓水不断,两耳听力下降,还出现轻微头痛感。
“鼓膜也称耳膜,是一种弹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将外耳道与中耳隔开,是保护中耳腔的天然屏障。”高宝周介绍说,鼓膜穿孔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和中耳反复感染。导致鼓膜穿孔的病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挖耳误伤、手掌击伤、鞭炮声损伤、乘坐飞机或潜水时的气压伤等因素都是造成鼓膜穿孔的原因,从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包括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为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有时伴发热;慢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为耳道流脓、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伴头痛、眩晕等脑部症状。
高宝周说,一般情况下,鼓膜不易穿孔。当中耳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时,随着鼓室内的积液增多,脓液外漏,容易造成鼓膜穿孔。一旦鼓膜穿孔,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到达中耳,引起中耳炎,出现流脓、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随着中耳炎的发生、发展和反复出现,细菌产生的毒素等会对中耳和内耳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破坏,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性听力损失,导致神经性耳聋,严重者甚至有丧失听力的危险。最严重的是,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甚至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高宝周提醒,当发现耳朵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诊断。如果诊断为中耳炎,尽快接受专业治疗。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吴智萍 通讯员 赵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