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0日 10:19:0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龚喜杰 邓丽娟 阿布都沙拉木·阿布力孜
“下雪了,明早我们去沈大妈家看看。”12月17日凌晨,库车市公安局北山派出所所长苏东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片,对所里的干警说。
北山派出所位于库车市阿格乡阿格村,这里地处偏僻,房屋依山而建,83岁的沈惠萍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她独自住在老屋,村里同她一般年龄的老人早就去了敬老院,可任谁都说不动她。15年来,这位“犟老太”的生活,却被身边的人默默温暖着。
爱的接力情暖农家小院
阿格村是乡里位置最远的村庄,距乡政府有40公里。村里有矿山和几家企业,住在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是附近的工人。
沈惠萍年轻时,丈夫曾在煤矿当工人,夫妻俩育有一子,儿子在库车市北山焦电有限责任公司跑运输。多年前,父子俩相继去世后,就曾有人劝沈惠萍去养老院住,但是被她拒绝了。
当日7时许,天刚蒙蒙亮,邻居依再提古丽·艾尔肯拿着扫帚出门扫雪,看到沈惠萍家的灯还没亮,担心她起床出门滑倒,依再提古丽·艾尔肯帮忙把她院内外的积雪全都清扫干净了。
“沈大妈,我们来看看您,昨晚下大雪了,我看您这屋子里温度还行,等下我们帮您把房顶上的积雪清理一下。”上午10时许,苏东带着所里一名维吾尔族民警一起来到沈惠萍家对她说。山里的一场雪能没过成年男子的小腿,堆在房顶上的积雪一旦滑落就易伤到人。
“不用,你们走吧。”对于沈惠萍的拒绝,大家早就习以为常。苏东和同事二话不说拿起工具,爬上房顶干起活来。
时至中午,库车市北山焦电有限责任公司员工阿不来提·马木提拎块肉来了,知道沈惠萍喜欢吃红烧肉,从2007年开始,他隔三差五就送一块来,好事一做就是15年。
考虑到独居老人生活上的不便,库车市北山焦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贺向力自掏腰包买来电饭锅、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刚送进门,就被老人搬到屋外。“不要,不要,拿这些东西来干什么呢?我哪个也不会用。”沈惠萍扬扬手里纸折的扇子,“我用这个就蛮好。”贺向力再次拜访老人时,发现电饭锅里装了满满一锅大米,冰柜里放的全是土豆、萝卜。“老人坚持用柴火灶烧饭,她家里唯一用电的就是电灯。”贺向力无奈地笑道。
爱的火种点亮美好人间
2012年以来,沈惠萍的身边发生了很多变化。她家旁边一条从山上引水的渠沟,先是有人悄悄在上面钉了几块木板当桥,后来又换成预制板的桥面。自从她多次拒绝住养老院的提议后,家里来的新鲜面孔多了起来,他们一来又是要帮她洗衣服、收拾屋子,又是给她带粮油、蔬菜、水果。她家门前的土路,以前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现在铺成了石子路干净多了。
“我在这生活了一辈子了,我们家啥时候来过这么些人啊。”沈惠萍说,刚开始,她非常不习惯别人来“打扰”她的生活,但是独居时间久了,精神上难免寂寥,“娃娃们来陪我说说话也蛮好的。”
肉孜·吐尔洪是村干部,也是村里的党员志愿者,自己出钱为老人修桥的人就是他。“要到马路上去散步,必须要跨过那条水渠,水渠不宽也不深,但是沈惠萍老人岁数大了,要跨过去还是有点费劲,我就想修座桥,这样她能安全点。”
2013年冬天,沈惠萍摔伤了腿,为照顾好老人,村里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定时上门照看老人。今年秋天,老人的身体出现问题,记忆力下降明显,村里决定,照顾老人的服务队每组由2人增加到3人,每天上门服务2次,让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
如今,已经调离北山派出所的胡波,还会经常来看望沈惠萍。两人说起当年胡波给她买衣服、修房子,下雨给她屋顶上铺油毛毡、下大雪帮她清扫屋顶积雪的事时,沈惠萍都忍不住夸赞:“这娃娃好得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离开阿格村的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久久盘旋在记者脑海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在阿格村就是一个字——“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