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春回月夜咏元宵

发布时间: 2023-02-06 09:24:4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钟芳

汤圆热,花灯俏,庙会闹,又是一年元宵到。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至今读来仍觉趣味无穷。我们不妨在品尝香糯的元宵、赏灯猜谜之余,于诗词之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

张灯观灯是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元宵节因此也叫“灯节”“灯夕”。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这首诗将绚丽多姿的元宵灯火写得别具一格,把人带入陶醉的仙境。

同样是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崔液亦有《上元看灯》:“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两首诗都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元宵夜灯火辉煌,满街车水马龙,游人摩肩接踵、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大文豪苏东坡告诉我们宋代的元宵节更是盛况空前,家家燃灯,笙歌满楼。范成大在《灯市行》中咏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江南灯市上,每日社火不断,锣鼓喧天,鼓吹弹唱,让人目不暇接。女词人朱淑贞在《元夜》中亦描绘道:“月满今宵霄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夸豪斗彩连仙馆,坠翠遗珠满帝城。一派笑声和吹鼓,六街灯火丽升平。”元宵赏灯的热闹繁华,可见一斑。

众多写元宵节的诗词里,我最喜爱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写出了节日夜的流光溢彩,更写出了如此良辰美景,恋人相约观灯而惊喜邂逅的场景。在古代,那些平时不允许出门的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们,这晚可以独自走出家门,看灯、看戏,也看人,因而元宵灯会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好时机。

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透过诗词,我们仿佛看到,去年的元宵灯节上,一对青年男女蓦然而遇,相见恨晚,并约定明年再次相会。时过境迁,今年元宵已到,欢闹声声,光彩点点,灯市依旧,只是不见了佳人踪影,怎不让人伤感呢?读来使人愁肠百结。女词人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中写道:“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元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从前的元宵节和现今元宵节形成对比,喜庆和繁华不再,感伤来袭。

吃汤圆也是闹元宵不能少的重要习俗,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宋朝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满含深情地写道:“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汤圆通常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用糯米粉包裹起来搓成球,置水中煮沸而食。宋代姜白石的《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也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描绘了正月十五人家做汤圆、卖汤圆的情景。月圆之夜,一家子团团圆圆,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舌尖感受着美味,内心享受着团聚的温馨时刻,这大概就是元宵节的意义所在吧。

责任编辑:艾孜孜 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