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李锋:当紫砂泥遇到陶笛 “克拉玛依”被听见

发布时间: 2022-07-27 10:42:53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达人汇】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小巷深处有笛声,声声入耳听。7月8日傍晚,一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小拐村的一处院落中响起。循着笛声来到克拉玛依紫砂陶笛工作室,紫砂陶笛的研发者李锋正为游客吹奏手中的乐器。

“这是用克拉玛依的紫砂泥制作的陶笛,音色清脆明快,很好听,但缺点是怕摔。”李锋打趣地说。在李锋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用红泥、紫泥、黑泥制作的各色紫砂陶笛。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2013年,克拉玛依市发现富含铁、锌、硒等18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紫砂泥。此后,克拉玛依的紫砂工艺品产业成为当地的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当年,好友随口一句“紫砂泥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制作陶笛”,李锋开始走上了研发紫砂陶笛的创业路。

“克拉玛依已探明的紫砂泥资源丰富,陶笛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我就想这两个事物能不能结合在一起碰撞出火花。”李锋说。

克拉玛依市紫砂馆是李锋最初的“研发基地”。在这场创新之旅中,李锋承担了外观设计、音孔打造、调音等多个环节的工作。其间,李锋也遇到很多困难,如紫砂含砂、透气性好,这让乐器的出音孔很难达到平滑的状态。“仅仅是突破这项技术,我和团队就花了六七年时间。”李锋感慨地说。

让紫砂和陶笛结合是一次美丽的尝试,而让紫砂陶笛和乡村振兴结合则是李锋的又一次大胆选择。

2020年,时任小拐乡党委书记的杨成找到李锋,对他说:“村里也需要这样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既能丰富村里的文化元素,也能让村民学技能增收,你能不能搬过去?”

小拐村在玛纳斯河下游,这里曾经是一个牧业村,后来村里实施安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整洁的柏油路、漂亮的安居房、特色鲜明的民宿成为村里的标配。村里还打造了马术基地、芳香植物园、星空房等旅游项目。

“我去过小拐村,那里变化很大,很漂亮,不少牧民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在家门口挣上了钱。”李锋说,“看着这个蒸蒸日上的村子,我想如果我研发的乐器能为乡村振兴作出一份贡献,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就这样,李锋来到小拐村。小拐乡党委和政府为他成立了克拉玛依紫砂陶笛工作室,提供乐器研发所需的原材料,又让乡里的一家旅游文化公司负责工作室产品的运营和销售。

“把爱好变成事业,需要从业余走向专业,是一段很难的爬坡路。”李锋说,“但每当我想放弃时,总会受到鼓励,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亲朋好友的,让我得以重燃斗志。”

2021年,克服了技术、资金上的一次次困难后,李锋研发的紫砂陶笛终于“诞生”,取名“晓拐”,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截至目前已生产出一万多个。

今年,在克拉玛依市政府的支持下,紫砂陶笛开始走进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同时,李锋也在自己的工作室划出一片地方,给村民教授制作和吹奏紫砂陶笛的方法。

“我用一个月时间掌握了手工抛光的技术,现在我一个月的工资是3000元,工作环境也很好,我很喜欢这份工作。”小拐村村民阿依古丽·阿海说。

这两年,李锋不断研发新的紫砂乐器,有大鹅形状的,有哈萨克族女性短靴形状的。其中最让李锋自豪的,是今年研发的一对叫做“克拉”和“玛依”的埙形状卡通形象。

“这个产品融合了中国传统乐器埙和石油油滴形象元素,既能作为乐器也能作为旅游产品,希望人们能用它们奏响克拉玛依旋律。”李锋笑着说。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 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