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格登碑: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 2022-04-21 12:14:2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丝路瑰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在昭苏县格登山山脊一处开阔的平台上,一座近3米高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碑亭里。这是乾隆皇帝亲笔撰文的纪功碑。这座碑为何被立于此?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昭苏县文物局局长乌云其米格介绍,这座碑名为“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后人称之为“格登碑”。碑身高2.59米,宽0.83米,厚0.27米。碑体为花岗岩材质。全碑分为碑额、碑身、碑座3部分。碑额镌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碑额的正面刻“皇清”,背面刻“万古”,碑身正面刻汉文和满文,背面刻藏文和托忒文,纪功碑碑文共二百余汉字。

“格登之崔嵬贼固其垒我师堂堂其固自摧……”读着整齐成行、精雕细刻的碑文,不禁令人对两百多年前的格登山战役浮想联翩。

准噶尔部是我国卫拉特蒙古的一个分支,明末清初,准噶尔部逐步控制了天山以北,西临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达吹河、塔拉斯河的西部边疆地区,建立了准噶尔部贵族的封建统治。

康熙年间,噶尔丹在沙俄的策动和支持下,发动了武装叛乱,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并向内蒙古进犯,进逼北京。为了严惩准噶尔部上层叛乱集团,维护国家的完整统一,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叛乱集团,并取得了乌兰布通和昭莫多之战的胜利。噶尔丹兵败,服毒自杀,清朝得以初步巩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然而,准噶尔部在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凌统治时期相继发动叛乱,恃强凌弱,不但蹂躏了西北广大地区,而且进扰青海和西藏等地,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统一。

乾隆皇帝为根治准噶尔之乱,于乾隆二十年分西北两路向伊犁地区进军平叛。准噶尔叛军首领达瓦齐率兵近万人,扼守格登山。清军以翼长(官名)阿玉锡等三名“巴图鲁”(为满语中“英雄”“勇士”一词音译)率22骑前往侦察,他们利用在服饰、语言等方面的有利条件,顺利到达山顶,在夜色的掩护下,直捣达瓦齐大营。达瓦齐部大败,降者6人,首领达瓦齐率百余人南逃乌什,后被乌什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献给清军。乾隆帝宽大为怀,将押解入京的达瓦齐赦免,封为亲王,留居京城。

专家认为,格登山战役的胜利,对以后彻底平定准噶尔残部的叛乱和扫除南疆大小和卓的割据势力,制止沙俄鲸吞我国西北边疆的罪恶阴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纪念平叛功绩,乾隆皇帝亲笔撰写了《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文》。“……汉置都护唐拜将军费赂劳众弗服弗臣既臣斯恩既服斯义勒铭格登永诏亿世”,乾隆御笔气势雄伟,不仅记录了清军平定准噶尔的作战经过和辉煌战绩,追述汉唐时期中央政权对西北边疆地区领导的历史和国威盛况,并表彰了25位勇士。

“格登碑对于维护祖国统一,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增强国人边防意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乌云其米格说,正因为有了这座巍峨矗立的历史丰碑,清代光绪年间根据《中俄伊犁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划界时,沙俄才未能侵吞更多的疆土。格登碑这座历史丰碑成为了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象征,向世人庄严宣示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也印证了国家统一过程的不易。

200多年后,这座石碑虽经风蚀雨剥,碑文斑驳,但整体碑石完整无损,向世人诉说着昭苏沧桑的历史,昭示着国家统一。黄瓦红墙的碑亭经过多次维修,默默护卫着这座纪功碑。

1974年,格登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入选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入选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乌云其米格说,近年来,昭苏县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指定专职看护员巡视和维护格登碑,并通过专家力量,深入挖掘格登碑历史文化价值,创新文物的活化利用路径。

责任编辑:汪霞 艾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