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一颗匠人心 传承错金银

发布时间: 2022-04-17 11:50:19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大美新疆·遇见非遗】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要有识金的柔腻耀眼,要有懂玉的温润沉静,才能做好错金银。”新疆玉石雕刻大师丁智会一边在图纸上绘制,一边跟徒弟艾尼帕·吐松巴依说着自己的心得。

错金银是金属细工装饰技法,造型设计是第一步。丁智会摸着手中的玉石料,考量着它的硬度、密度、颜色,构思着合适的图案。

“错金银,就是把金、银捻成不同粗细的线,嵌入玉器上凿好的细槽里,这个槽就是图案的线条。然后工匠要一点点用匀力敲击金银线,让它与槽完全吻合。最后的工序是打磨,直到摸起来光滑无痕。”丁智会说着,用高温喷枪熔化金块,接着捻丝、嵌入、敲打……

一连串工序完成,白玉平安扣上出现了一朵金灿灿的莲花。花卉是错金银技艺中常用的素材,形制漂亮,寓意美好。

在丁智会的工作室里,摆着一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马进贵写给他的《师训》:琢玉之子,以玉为品。艺无止境,刻苦勤奋。

今天他已成为老师,也会把这番道理说给学生听。

2016年,丁智会被母校新疆职业大学聘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实训课指导老师。

艾尼帕·吐松巴依是新疆职业大学学生,热情好学,但面对玉雕和错金银这样需要静心、耐心的手艺,她也难免有急躁的时候。“遇到过不去的坎时,丁老师会给我们讲他求学的经历,告诉我们贵在坚持。”她说。

“没有师傅当年的教导,我进不了错金银的门,即使进去,也许坚持不到今天。”丁智会说,“初学阶段都要经历漫长的枯燥期,每天在石料上打转,在噪声中打磨,一坐一天,一点儿疏忽就前功尽弃。有那么一刻,真想彻底放弃这门手艺。”

丁智会曾留下一封辞职信离去,但师傅马进贵把他追了回来。“师父让我沉下心来,并对我说,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不论时日多久,一定能有成就。”丁智会说。

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马进贵带着丁智会完成了几件让丁智会终身受益的精品,他们挑战在水晶上成“错”。水晶的质地比玉石脆,沟槽和嵌金时力度稍重,都可能让它破裂。此外,除了金线还要在上面镶嵌红蓝宝石,更是加大了难度和风险,所以少有人做。

“师父说要做就做别人不敢做的,传统技艺如果没有突破,很难传承下去,工匠也体现不出价值。”丁智会说,2015年,他和师父、师兄弟合作的水晶错金嵌宝石圣水杯获得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金奖;2016年,他们合作的水晶错金嵌宝石法器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错金银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皿上,是一种装饰手段,除了生活器皿,在兵器、车具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图案花纹。玉器上用错金银在清代乾隆年间兴盛,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珍品都有此技艺。

新疆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玉料产地之一,清代中央政府在管理新疆时,十分重视产玉、运玉、制玉之路的畅通,使得新疆的错金银技艺和其他省份一起同步发展。2014年,错金银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文化馆成为保护单位。

何为“错”?在《诗经》《说文解字》《辞海》等书中都对“错”字有注解:大致为镶嵌、磨、涂等意思。错金银目前已知流传下来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镶嵌法,一种是涂画法。“我用的是镶嵌法,也叫镂金法。涂画法是用金和汞的混合液涂抹在青铜器或玉器上,再用火烤,让汞蒸发,金色图案就固定在器物表面了。在战国和汉代有许多青铜器上用的都是涂画法。”丁智会说。

一张和师父的合影一直挂在丁智会工作台后的墙上。“师傅的离开,让人遗憾,他一定希望我在这项技艺上走得更远,带出更多的徒弟。”

今年丁智会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完成一件以国画为样板的错金银大型作品。几何图案、对称图形、铭文都已见惯,他想用新的表现手法让错金银更青春。

责任编辑:孙宇 热汗古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