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种绿向种富跨越 生态与富民双赢

——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列报道⑥

发布时间: 2022-02-15 10:00:15 来源:阿克苏日报

沿着阿克苏市柯柯牙路一路向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果园和杨树林。从荒漠到林海,从黄沙漫天到碧水蓝天,地区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柯柯牙精神,以愚公移山之志、滴水穿石之功,接续推进包括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在内的五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人进沙退、瀚海变良田”的“绿色奇迹”,走出了一条从种绿到种富、从荒漠到林海、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接续奋斗 建起“绿色长城”

柯柯牙,意为“青色的崖壁”,是风沙危害的主策源地。从1986年起,为彻底改变沙尘天气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局面,地区决定全民参与,绿化柯柯牙,逆转荒漠化。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累计造林120万余亩的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拉开序幕。

阿克苏历届领导班子凝聚力量、薪火相传,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带领各族军民战天斗地、百折不挠,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成了一道“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柯柯牙原始荒漠地貌,不仅使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蒙黄沙掩碧空”的荒漠戈壁变成“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莽莽林海,还形成了让阿克苏人引以为傲的柯柯牙精神。

如今,从天山脚下到阿克苏市、温宿县周边,处处是一望无际的林海和优质的果园,一道宽47公里、长50公里的“绿色长城”朝着荒漠戈壁不断挺进,大美阿克苏正变得越来越美。

近年来,地委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接续推进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先后启动实施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生态治理工程和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生态建设不断升级提速,带来的是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义务植树 创造“绿色奇迹”

以水为脉、以林为基,以绿为魂,地区坚持以建设生态治理先行区为战略定位,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有序开展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及退化林分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不仅创造了荒漠绿化人间奇迹,更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构筑起集造林绿化、封育保护、水源涵养、防风治沙于一体的生态安全屏障。

这几天,在温宿县柯柯牙镇戈壁新村葡萄种植基地里,工人正忙着修剪枝条和施肥。6年前,正是在地区大规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该基地在戈壁荒滩上大面积引进种植无核白鸡心、巨峰、夏黑等葡萄。短短几年时间,该基地的葡萄及葡萄酒等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大市场,还带动当地5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同样,在阿克苏市红旗坡片区管委会红旗坡社区,果农邱兵才正忙着修剪果树,他笑着说:“这几年,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果树长势也越来越好,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五年来,地区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29万人次,新增造林458万余亩,森林覆盖率由6.99%提高到9.04%,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40万亩,沙尘天气由100天左右减少到目前的30天左右,年降雨量由60毫米增加到120毫米左右……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地区不断创造的荒漠绿化人间奇迹。

以林养林 增绿促进增收

按照“谁建设,谁管护”“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地区把增绿与增收有机结合,在南疆开创了以林果业为主的荒漠绿化造林模式。

从政府直接投入到“以林养林”模式形成、从单纯植绿到全面发展以红枣、核桃、苹果、香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地区探索出荒漠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推进生态阿克苏、绿色阿克苏、美丽阿克苏建设迈出新步伐,更让特色林果成为果农的“增收果”“致富果”。

居住在塔里木沙漠边缘的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牧场村农民艾买尔·尤努斯家的香梨年年大丰收,他说:“是持续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让地绿了、天蓝了、雨多了、生态好了、老百姓腰包鼓了。”

护佑绿水青山,就能换来金山银山。地区接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不仅成功治理了荒漠化、遏制了风沙源,还发展壮大了林果业。

如今,走进阿克苏各地,随处可见成片的果园,笑容挂在每一位果农脸上,鼓起的口袋、崭新的房屋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生态红利的持续释放,真正实现了生态与富民双赢。

地区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450万亩,果品产量252.6万吨,产值159.1亿元,农民林果人均收入519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林果业已成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

大地变绿,农民变富。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无形力量,各地正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观光游、采摘游、徒步游、民俗游等精品路线,推动全域生态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让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寻金觅银。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牟利民

责任编辑:汪江 曹敦斌